新闻动态

陶一桃主任、院长应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邀请开展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宣讲

2019-11-11   作者:ccsezr

       2019年11月7日,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任、“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发展(深圳)研究院院长陶一桃教授应邀为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理论中心组学习作题为《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的专题讲座。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党委书记李佳主持了会议。中铁建工集团诺德投资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身风一行,深圳分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广东省内各项目党支部书记、机关全体党员共百余人到场听课,基层各项目党支部通过视频参加了此次讲座。
 

图 1  讲座活动现场


图 2 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党委书记李佳为讲座主持人


图 3 陶一桃主任、院长在讲座现场
 
       陶一桃教授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是指导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合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它的提出目的在于实现区域一体化;关键在于支撑区域一体化的制度体系确立;而根本在于法治化的开放的既体现中国特色,又符合国际惯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科学构建与完善。
陶一桃教授认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如果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是指导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合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那么粤港澳大湾区则是为未来中国深化改革、全方位开放、全面发展探索、提供可借鉴的模式和可复制的样版的试验区域。所以,它的构建与40年前经济特区的创立一样,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陶一桃教授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制度多样性、初步形成现代制造业的基础、区域发展不平衡、区域城市分工初步形成、创新潜力相对深厚五大特点。
       陶一桃教授进一步强调,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从基本经济数据来看,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明显。二、区域内工业发展水平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并呈现“极化效应”。三、从其他非经济指标和数据上看,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的距离与差距依然是必须面对的客观存在。
 

图 4  陶一桃主任、院长
 
       陶一桃教授认为,湾区经济对中国而言绝不是简单的区域经济学的概念,而是一个足以带动中国社会改革开放迈向深入的政策增长极。它与特区、自贸区一样,都担负着不同发展时期所赋予的不同内涵的改革目标与使命。甚至可以说,它是一个更大区域的经济特区。40年前中国改革开放是从计划经济最薄弱的地方开始的,今天深化改革是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开始的。湾区经济将以其身的探索与发展,引领深化改革,促进中国社会由政策开放走向制度开放;由外向型经济向开放型经济转型。
       粤港澳大湾区处于中国市场经济比较发达完善、对外开放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他们既承载着中国近40年改革开放的成就,更积淀着丰厚的财富资本、要素资本与制度资本。而且其地缘区域又形成了特区、自贸区与湾区经济带的叠加势态。但是,由于中外湾区经济形成的历史进程和背景有所不同,所以中国湾区所面临的问题及所承载的功能也具有显著的国别性。 中国湾区的形成与特区的形成与发展是相关联的,可以说湾区既是特区“扩散效应”的结果,又将是产生新的“虹吸效应”的政策增长极,体现了中国社会制度变迁的独特路径。
       陶一桃教授指出,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实践,中国对外开放的制度环境和经济社会基础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国社会也正在以坚实的步伐走进世界经济的大格局,并在世界经济中处于越来越显著的地位。在深化改革和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湾区经济不仅是一种新的开放模式和发展路径,是继特区、自贸区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区域引擎,而且还肩负着探索包括国际间区域合作的可行模式;探寻香港、澳门与祖国大陆共同繁荣、分享发展的有效方式;开拓以开放促改革的制度变迁的路径;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的道路等使命。


图 5  学员认真聆听陶一桃主任、院长授课
 
       在场学员认真聆听陶一桃教授的讲座,一个半小时的课程很快过去,学员纷纷表示意犹未尽,并觉得受益匪浅。他们非常期待陶一桃教授的再一次授课。讲座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