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名利 求实求真

2012-10-18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马璇

深圳大学教授苏东斌事迹引起热烈反响

2012年9月12日

      本报连续两天刊出深圳大学教授苏东斌的感人事迹后,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新浪、搜狐、大洋网等网站予以转载,许多读者纷纷致电本报,诉说对苏东斌教授的景仰、敬佩与感怀之情。他们认为,苏东斌用生命的代价换来了卓越的学术成就,加上他高尚的人品,本身已经超出了普通教授学者的范畴。他们还感谢《深圳特区报》深入挖掘了这样一个“瑰宝”级的人物,凸显出党报的品位与担当。

     “看到《深圳特区报》,才知道东斌老友已经去世了,悲痛得难以自已。”《黑龙江日报》的老记者毕国顺说。毕老15前年调入深圳,曾任《焦点》杂志社总编辑,现在已经退休了。他与苏东斌相识多年,“我来深圳时是东斌请我吃的第一顿饭,我们去年还在一起喝酒,当时看他明显消瘦,但我们都不知道他已经得了重病,他一直隐瞒着我们,直到去世……”毕老认为,苏东斌是深圳的一个“瑰宝”,他学术上有真水平,能拼命,敢于讲真话,是知识分子中的真猛士。
他曾任广东省和深圳市政协常委、深圳市民盟副主委,积极参政议政,每次发言水平很高,高屋建瓴,经常语惊四座。毕老说,感谢特区报深入挖掘和报道了这样一个可贵的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黑龙江省社科院原综合室主任金增林也深深地怀念曾经的同事苏东斌。他说,苏东斌虽然才华横溢,但一生淡泊名利,只为了学术而生,他用生命的代价换来了卓越的学术成果,“我们已经不能以普通教授学者的身份来衡量他,他求真求实、捍卫真理的热情和勇气来源于经世济世的情怀,让我们每一个人都为之感动。”

       苏东斌的事迹同样感染了深大校园。深大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副主任袁易明教授说,在教师节当天读到《深圳特区报》上发表的关于苏教授的报道,心中久久不能平静。“苏教授是一位有前瞻性、有勇气、睿智、坚韧、将学术视为生命的人,无论对于深大还是深圳来说,苏教授的离去都是一大损失。通过《深圳特区报》的报道,无论是老师们同学们,还是从事研究工作的人们,都有机会重温苏教授的精神,学习他如何做学问、如何做人,再一次深切缅怀这位经济学大家。”
      袁易明告诉记者,苏老去世后为研究中心留下了一笔财富——放置在办公室内的3000多册书籍,这些书籍都是苏老从多方购买收集而来,是他的至爱,很多书上都有苏老的笔记与注释。“我们有意在中心设置一个书屋,专门保存这些书籍,学校图书馆也想辟出专柜摆放,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学习苏老的治学方法。”

      众多深圳市民通过网络、微博等表达对苏东斌的敬爱。一位网友在微博上说:“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会有纯粹的学者吗?我的回答是:有!——虽然凤毛麟角。谓予不信,请读《深圳特区报》刊出的《为学术而生 求学术之真——追记深圳大学教授苏东斌》一文。苏东斌不媚权,只求真。在教师节这个日子,我向您的灵魂致敬!”一些网友纷纷写下怀念的语句:“毕生关注人——《人的经济》、《人与制度》,理论经济学因人大写方得幸福路径;长年疏于已——辛劳伏案,积劳成疾,劳动价值论化蛹为蝶人去独留哀思”、“评点江山尽文字,书生一世堪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