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培养

学术沙龙2013第五期

2013-11-11  


       由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办的理论经济学博士研究生第五期学术沙龙暨主题班会,于10月30日晚7点在文科楼1700举行。理论经济学专业博士生钟无涯、姬超同学分别做了题为《一种基于劳动生产率的就业人口预测方法》和《历史情境中的韩国经济增长与转型过程:1961-2011》的学术报告。

       理论经济学学科带头人、深圳大学党委副书记、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陶一桃教授,经济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鲁志国教授、特区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袁易明教授出席会议。章平老师主持本次会议,理论经济学专业硕博导师及学生参加了学术讨论。

       在题为《一种基于劳动生产率的就业人口预测方法》的学术报告中,钟无涯同学认为,人口规模变动是社会常态,经济增长和城镇化加剧了人口流动性。有基于此,钟无涯同学以劳动生产率为逻辑原点,在构建各产业内部行业群弹性体系基础上,结合就业人口规模、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速度等变量来预测城市就业人口的规模。钟无涯同学的报告引起了与会老师和同学们的热烈讨论。

       陶一桃教授认为,钟无涯同学试图在劳动生产率为逻辑基点去寻找诸多变量与就业人口的逻辑关系,这在研究就业人口方面无疑做了一些非常有益的探索,但理论模型不仅仅在于方法上的探索与创新,更应结合一定的假设条件和应用现实。鲁志国教授认为,就业人口预测模型非常精彩,但由于就业人口预测牵涉诸多变量,因此需要在一定前提条件下,增加一些模型变量,进而增强模型对现实的解释能力。袁易明教授认为,城市化背景下的就业人口预测是个复杂的经济问题,要充分考虑宏观和微观环境的各种因素。

       在题为《历史情境中的韩国经济增长与转型过程:1961-2011》的学术报告中,姬超同学认为,韩国51年来经济增长和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经验将为中国提供重要借鉴和启示。姬超同学在总结现有文献和数量分析的基础上识别了韩国两个不同阶段的增长故事:经济增长期(1961-1990)和经济转型期(1991-2011)。随后利用SFA模型分解了生产要素的增长贡献,对以上两个阶段的比较表明:(1)“内涵式增长”是51年来韩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在经济增长阶段,韩国人尤其注重经济运行效率的提高;(2)特定的历史情境下国际背景和国内条件综合决定了韩国内涵式经济增长路径;(3)资本密集型产业主导经济增长时期,资本投入的增加导致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降低和经济运行效率的迅速下降;(4)世界分工程度的趋缓和国际市场的逐渐饱和推动韩国经济进入转型期,此前对经济运行效率的强调转移至技术进步;最后给出了对中国经济增长和转型的相关启示。

       针对姬超同学的学术报告,陶一桃教授建议应综合考虑中韩两国不同的政治背景,从制度角度加以完善。鲁志国教授建议考虑中韩两国的不同规模,更全面深入的分析两国的区别。袁易明教授则进一步指出,文章对制度因素有所遗漏,因此要突出制度因素,从体制机制方面区分中韩两国的异质性。

       钟无涯、姬超同学的学术报告引起了广大硕博师生的热烈讨论。与会硕博师生表示,学术沙龙活动大大激发了自己在经济学研究方面的兴趣。通过学术沙龙活动,自己不仅扩展了学术视野,而且也增强了对经济学理论的思辨能力。

       下一期博士沙龙将于11月如期举行,欢迎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并提出宝贵意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