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培养

学术沙龙2013第四期

2013-09-27  


       由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办的理论经济学博士研究生第四期学术沙龙暨主题班会,于9月25日晚7点在文科楼1100举行。本次沙龙由理论经济学专业的魏建璋、闫佳同学分别做了题为《地区技术进步模式与创新效率——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和《社会偏好的理性观》的学术报告。参加沙龙的有理论经济学专业的导师、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和博士后。
        魏建璋同学的研究报告使用可获得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并通过对不同文献的梳理所归纳出的创新方法来对数据进行分析,进而形成研究用的相应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在此基础上通过对CD函数的扩展,及变量指标的引入与剔除研究了中国地区间自主创新、协同创新和引进创新的程度和形成因素,并对地区间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寻找出地区间创新程度和形成的本质性因素。魏建璋同学的报告引起了与会老师和同学们的热烈讨论。理论经济学专业的鲁志国教授肯定了魏建璋同学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对于工具性方法的熟练运用,也指出了魏建璋同学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完善的目标。袁易明教授提出选取专利的数量作为创新指标是否有很大的代表性,如果代表性程度不是很高,那么可以采取哪些手段来使之更加完善。张凯教授则指出根据现有文献对于所涉议题的划分,该研究的的研究结论与哪一类存在相似性,而又有哪一类存在差异。最后,理论经济学的牛旻昱同学和魏建璋同学一起探讨了研究中分析用的理论和实证模型的适用性。
        不同于往期博士沙龙所作报告的宏观性议题,闫佳同学则从新古典经济学的基础假设“理性经济人”所遭遇的挑战出发,探究了不同于自利偏好的社会偏好所存在的价值和在经济学研究所应发挥的作用。并且,在不同的理性观之下,分析了社会偏好如何被认知的原因,及所存在的进步和缺陷。闫佳同学的报告激发了大家的兴趣,魏建璋同学与之讨论了斯密传统的审慎推理和道德推理,理论经济学的詹江同学也与之讨论了森的理性观。鲁志国教授和袁易明教授则从效用角度询问了如何构成社会偏好在其中所具有的作用。直到此次沙龙结束,还有理论经济学刚进站的博士后和刚入学的博士研究生均对这一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与之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下一期博士沙龙将于10月如期举行,欢迎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并提出宝贵的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