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培养

研究方向之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理论

2005-06-24  

研究方向之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理论
从事本研究方向的人员 主要学术带头人及学术骨干姓名 高职人员数 中职人员数
苏东斌 陶一桃 蔡增正 杜月昇 6人 1人
本研究方向的特色、学术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方向所在的学科一直是广东省重点学科,于199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是2001年教育部批准的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的主要支撑学科。本方向是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向。它针对着中国改革开放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以中国经济特区为背景,重点研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模式和从普遍贫穷走向共同富裕的社会发展路径,从而为运用、丰富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作贡献。本方向重点研究劳动价值论和国有企业改革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与现实难点问题,在同行中产生一定影响。 
带头人苏东斌教授长期从事政治经济学基础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出版《社会主义经济学导论》(1987)、《现代政府的经济行为》(1992)、《选择经济》(2000)、《中国的市场经济导势》(1997年)、《劳动价值学说史略》(2002)、《激励创造供给》(2003)、《政治经济学的现代形态》(2003)、《人与经济》(2002)、《人与市场》(2005)等学术著作22部,其中《选择经济》一书已分别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先后发行了3版,该书以人为本,研究了市场经济运行的全过程,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在《经济研究》、《经济科学》等刊物公开发表若干篇学术论文,其中有18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其“劳动者价值”(1987)、“新社会主义论”(1989)、“创造收入”(2002)等学术观点和“以开放促改革”(2000)、“从中国经济特区走向世界经济特区”(2001)等政策主张,以及“目的论”(1992)、“两个检验标准的逻辑统一”(1998)等学术观点在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影响。国内出版的《当代中国理论经济学的主要流派》(1990)一书以专门章节介绍了他的“劳动者价值”的学术观点、《著名经济学家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92)一书收录了他的关于“中国市场经济的体系和内容”的学术论文。“十六大”前,他两次应邀到中南海参加由中共中央办公厅举办的“关于深化劳动价值论”高层研讨会。  
本方向已经形成了以中青年为骨干的学术队伍:陶一桃教授(武汉大学博导)代表作是《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评述》、《经济学是一种生活方式》、《经济文化论》、《西方经济学的问题演进》等学术专著;蔡增正教授(获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经济学博士)代表作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经济研究》)、《西方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杜月昇博士主要从事政治经济学基础理论研究,独立出版《价值与劳动》、《个人知识的增进和市场经济的演化》等著作。
本方向先后举办过2次“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研讨会”(1994、1995年,其中1995年会议纪要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全国经济学院“院长论坛”(2004),连续举办4次中国经济特区论坛(2001-2004)、两次“促进内地与香港共同繁荣”高层研讨会(2002、2004),在国内产生了相当的学术影响。本学科从1996年起创办的侧重理论争鸣、供决策参考的《建议活页》在社会与高层有过较大影响.
     借助于教育部重点“文科基地”学术平台,本方向的研究和教学可以进一步拓展和丰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研究,为推进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人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