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景林先生是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原主席、首届孙冶方经济学奖获得者,蒋立东先生是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原所长,二位先生与苏东斌先生相交相知多年,2015年7月撰写了《当代中国理论经济学一路领军人物——拜读苏东斌先生几部著作》,全文如下:
2011年春节期间,我们分别收到了深圳大学苏东斌教授寄来的该校理论经济学学科简介和他的几部著作。我们深感欣慰和祝贺。这使我们有了深入了解、学读、研究东斌经济理论的机会。在拜读大作之后,愈发认知东斌确实是一个有独到见解、令人敬佩的理论经济学领军人物。
我们拜读了他寄来的深圳大学的《理论经济学学科简介》,又一次印证了在此前听说的深圳大学理论经济学学科2006年获得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了博士学位授予权。这是深圳大学和相关专家学者的荣耀,是他们多年辛勤奋斗的一个里程碑。其中苏东斌教授作为这一学科的领军人物,功不可没。正如学科简介在谈到三大优势时所言:有一个在国内同行有影响力的领队人物[1]。
我们平时知晓,东斌勤奋博学,研究成果颇丰,创新见解颇多。到深圳大学之后,教学科研双飞跃、双丰收。这次寄来的几部著作,仅是他近年来的科研成果。在初步拜读苏东斌教授的近期著作《人与经济》、《人与市场》、《人与制度》、《当代中国经济思想史断录》、《中国经济特区导论》之后,感到东斌在近年来的学术观点在不断创新,学术思想在不断升华,研究方法在不断丰富。
1.“新社会主义论”的理论创新
“新社会主义论”这样的论题, 实际上已经超出了经济学研究的范围。东斌能以经济理论研究为基点,扩展研究科学社会主义这样一个重大的课题。这恰恰表明东斌教授与一般经济学家关注点有所不同,他关注经济学研究,同时关注社会主义制度研究。
1989年2月东斌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光明日报》、《学习与探索》等杂志报刊,发表了《新社会主义论》。明确提出,中国正处在由“国家社会主义”走向“公民社会主义”的新社会主义历史阶段。这是一个重大科社理论创新。文章用类比法指出,正如历史上有一个“新三民主义”、“新民主主义”一样,我们今天应视为处在“新社会主义”阶段。文章用针对法指出,这个“新社会主义”就是针对着像苏联70年、中国30年那样的“旧社会主义”而言的。文章用区别法指出,新旧社会主义性质的区别是:由以国家为本位的“国家社会主义”转入以公民为本位的“公民社会主义”[2]。
文章将“新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概括为:由国家垄断全部经济变为除了涉及非商品性的国家安全、公共事业的产品仍主要由国家控制外,都转入公民的自由经济;由国家通过“强人政治”进行决策转入通过民主程序依靠法治和“强力政府”对国家的管理;由国家制定统一思想原则变为以早日实现全面现代化为凝聚力的公民的思想自由发展等等。这样,社会主义改革的目标就不是要全面确认一般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是走向另一种“新的社会主义”[2]。
这些论述,不仅是理论经济学领域的创新,而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虽然这一理论是针对当代中国实践而言,但它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已经超越了中国的国界而具有世界意义。其中的论述,对指导实践,也有重要意义。例如,作者在25年前,就提出“通过民主程序依靠法治和强力政府对国家的管理”的重要思想和论述,与目前国家上下公认的“依法治国”的理论和实践,多么吻合。可见作为一个经济学家能对国家重大决策这样重大问题提出民主法治管理,所具有的明显的前瞻性和科学性,也表明东斌教授理论经济学研究与现实相结合,具有明显的实践性和指导性。
2.“主体经济学”的开创与拓展
东斌教授在对理论经济学研究对象与方法的升华还表现在“主体经济学”的开创与拓展上[3]。它对主体经济学作了这样精辟的概括和阐述:主体经济学是针对客体经济学而言的。从经济目标上讲,它把以往围绕着物质财富的增长为中心的研究转向了以社会主义的主体——劳动者本身的发展为中心的研究;从经济动力上看,它从以往侧重把人当做生产力要素而转向主要把人视为最终生产目的本身;从经济过程上看,把仅仅从客体界定转向到必须同时考虑主观的责任与选择;从经济实现来说,把对财富的分配与调拨转向同时研究利益的冲突与关系;从经济标准上看,由一般的‘生产力标准’转向‘人的发展程度标准’。由此可见,所谓‘主体经济学’并不是对‘客体经济学’的反动,而是经济学的不同的研究侧面、领域和不同的层次而已。作为经济学研究的同行,我们认为,东斌的主体经济学理论,也可以具体概括和表述为“人本经济学”理论,“主体”与“人本”是一致的。主体是人本的总体概括,人本是主体具体表述。
在作者的重要著作中,有《人与经济》[4]、《人与制度》[5]、《人与市场》[6]。这些重要论述,都表明,作者对以人为本,以人为主体的经济学思想。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中曾有“劳动价值论”。东斌教授在坚持劳动价值论的同时,提出和论述“劳动者价值论”
3.“劳动者价值论”的提出和论述
以往,人们都在学习、解读、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东斌提出的劳动者价值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大理论创新。东斌在他出版的《社会主义经济学导论》一书中曾提出:“虽然人们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但是,历史毕竟是人们创造。人是历史的主人,更不是历史的奴仆。那么历史主人们都具有的创造精神,是否可以被视为一条重要的规律呢?”于是,提出了一个“劳动者价值”的基本概念。
在他的著作中,人及其创造力成了一条主线,作者试图以‘劳动者价值’这个新鲜概念来贯穿,从经济基础到经济结果,从静态本质到动态规则去展示社会主义的经济特征全貌。可以说,以人为经济学立意,是《社会主义经济学导论》的一大特色。传统的学说总是在追求物质生产本身,把它当做一种直接目的,物的海洋常常淹没了人的身躯。而在这里。作者独树一帜地提出把人的需要、人的目的、人的手段,即人的经济引入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劳动者价值与人本经济学”在理论研究和理论阐述上是前后衔接、一脉相承的。强调以人为本、为主体,才有“劳动者价值”这一理论概括和逻辑沿革。论述“劳动者价值”才使“主体”与“人本”有具体理论定位和理论依存。
4.丰富多彩的理论著述与理论创新
东斌在北京大学经济系毕业,经过了地方工作实践的历炼,调到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后又调入黑龙江大学经济系工作,1993年调入深圳大学。在黑龙江省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期间,刻苦钻研、成果丰厚。进入深圳大学后,他一直是经济学科带头人(博士点、硕士点),是2001年教育部批准“文科基地”的重要创办人。在《经济研究》、《经济科学》等杂志发表论文,有19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政治经济学代表作:《选择经济》,经济思想史代表作,《当代中国经济思想史断录》。特区经济研究代表作:《中国经济特区导论》。“劳动者价值”、“新社会主义论”等学术观点和“以开放促改革”、“公正创造和谐”等政策主张以及“目的论”,“两个检验标准的逻辑统一”等思想方法在思想界有重要影响,并对相关实践有重要影响和参考价值。
5.对经济特区的研究理论贡献
东斌教授在对当代中国理论经济学的作出创新与贡献的同时,特别关注对我国改革前沿——他所生活与工作的基地——深圳的改革与发展研究。在对深圳特区的理论研究方面,1997年推出了《邓小平”南巡谈话”之理论贡献》;对经济特区研究的代表作有:《中国经济特区史略》、《中国经济特区导论》;2008年和2010年为纪念深圳经济特区成立28周年和30周年而分别推出《改革开放是第一法宝》和《中国经济特区的时代使命》等重要文章。2010年8月与钟若愚合作出版了《中国经济特区导论》[7]。在有关论文中,对中国经济特区的特殊道路、成功因素、历史贡献、基本经验、双重使命进行了理论概括和充分论述,对深圳经济特区的理论拓展和实践推进作出历史性的概括和总结,这一方面是由于他身居特区的亲身感受所致,另一方面也是他的成熟的理论素养所致。
在他对中国经济特区深圳的研究中,还推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发表在深圳大学台港经济研究所的《建议活页》中,对理论创新和实践推进产生重要影响。
6.科学研究方法的应用创新与学术交流活动
同行常说,经济学研究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和方法为指导,借鉴西方经济学有益的理论和方法,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专项分析与对比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传统手段与新兴手段相结合,等等。这些东斌教授不仅都做到了,而且有拓展与创新,这就是他的当代中国理论经济研究与中国经济特区实践研究相结合,经济学理论研究与科社理论研究相结合,经济学研究与主体(人本)研究紧密结合,经济理论知识的运用与人文科学知识的运用相结合,等等。举一个具体例子,在理论界在争论“先富”与“共富”、“效率”与“公平”的秩序时,东斌教授另辟蹊径,提出了要做定量分析的重要观点。这既是科学方法论的实际应用,也是对相关学术问题的观点创新。这样,使他的经济学论著,不仅能使人视野开阔、高瞻远瞩,而且论述生动、知识丰富。总之,他的经济学论著并不是像一般经济学论述那般枯燥、生硬,而是生动活泼、耐人寻味,不仅有深度,而且很灵动。作为一名有成就的经济学家,东斌还被熟知他的人敬称为当代中国经济学界学术交流的“社会活动家”和“科学组织家”。这是作为同行非常佩服和羡慕东斌的一个重要原因。
本文只是对东斌学术著作部分内容的初步学习和分析,并不能概括他的经济理论与经济思想的全部成就和全部内容。我国经济学界曾经有老一代的四大名家(孙冶方、薛慕桥、于光远、许涤新);也曾有中生代厉以宁、吴敬链、刘国光等名家;还有曾经是青年一代的“京城四少”。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还有许许多多名声显赫和“隐姓埋名”的各学科、各领域、各门类的经济学家,都对中国的经济科学和实践的创新发展,付出辛劳、做出贡献。其中不能忘记和不可忽视的还有,曾经的黑龙江经济学家熊映梧和苏东斌等人对当代中国理论经济学的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深圳大学:《理论经济学学科简介》,第5页。
[2]苏东斌:《当代中国经济思想史断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12月214-217。
[3]苏东斌:《选择经济》,序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4]苏东斌:《人与经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
[5]苏东斌:《人与制度》,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9月。
[6]苏东斌:《人与市场》,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
[7]苏东斌,钟若愚:《中国经济特区导论》,商务印书馆,2010年8月。
2015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