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址为:http://xj.ce.cn/twzxzb/kstqlt/
主持人
论坛到此结束,欢迎各位专家学者的光临,再见。
[06-29 18:11]
陈旭光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为期一天半的2013中国经济特区喀什论坛,在主办方和与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就要落下帷幕了。这是令人振奋的一天半,这是思想火花相互碰撞、闪烁光芒的一天半。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向论坛发来贺信,30多位中外专家学者发表了精彩演讲,并进行了专题互动研讨。论坛的时间虽短,但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成果丰硕。
喀什,作为丝绸之路重镇,在2000多年的丝路文明中,一直是中外商贾云集的国际商埠和东西方文化交流荟萃之地,以其发达的商贸业和繁荣的文化艺术站在世界文明史的峰巅。中央设立喀什特区,赋予建设“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和“推动新疆跨越式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战略使命,承载着“再创丝绸之路新辉煌”的希望,点燃了喀什走向复兴的梦想。喀什不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途上的重要战略支点。喀什梦与中国梦紧密相连。
为加快喀什特区崛起步伐,2011年9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喀什特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11〕33号文件),赋予十大特殊优惠政策;2012年4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喀什特区建设实施意见(新政发〔2012〕48号),授予喀什特区自治区级管理权。喀什地委、行署提出以喀什特区建设为引擎,把建好喀什特区贯穿和体现于喀什地区的全部工作中,举全区之力,集全区之智,打好喀什特区建设攻坚战,争取喀什特区在产业集聚、资源整合、经济拉动、技术创新上更早更快的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奋力实现10年把喀什建成光芒四射的中国西部明珠城市的战略目标。喀什地委、行署对论坛工作高度重视并给予大力支持,提出从今年开始,每年喀交会期间举办喀什特区论坛,并作为喀交会主打项目和第一平台,以此提升喀交会和喀什特区的影响力。
思想的火焰,能够照亮前进的道路。喀什特区的崛起,需要解放思想与创新理论的自觉与自信,需要大胆吸收借鉴和发展国内外一切先进经验和文明成果,需要最大限度地汲取各位专家学者的智慧和创意,而且随着实践的深入,对理论创新必将日益期待。本次论坛主题为“喀什特区政策(创新、解读)与产业布局”,旨在探讨喀什特区快速崛起之路。与会嘉宾围绕主题,深入探讨了一系列前瞻性议题,发表了富有创意的真知灼见,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令我们深受启迪,颇为受益。
如在喀什特区战略定位上,专家们在演讲中纷纷把今天的喀什与改革开放初期的深圳进行比较,一方面充分体现了专家们对喀什未来崛起的信心,正如冯并会长指出的“天降大任于斯地”,喀什必然要走到开放的最前沿,丝绸之路复兴的历史之梦在喀什再次展开了;另一方面专家们深刻分析了今天的喀什与改革开放初期的深圳面对背景、地缘条件等诸多方面的差异,指出喀什特区要充分吸收借鉴深圳和其他特区经验,开辟出区别于深圳和其他特区而具有喀什特色的跨越崛起道路。
在开放战略上,专家们提出喀什应该选择向东看、向西走的对外开放战略,尤其是强调了今年初中国正式接管瓜达尔港,前不久李克强总理访问巴基斯坦时与巴方领导达成的共识,双方将共同打造中巴经济走廊等历史机遇,加快口岸建设,积极争取中吉乌、中巴、中塔铁路及喀什国际航空港等基础设施建设,把喀什建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欧洲的国际大通道。
在产业发展上,专家们指出要立足喀什的资源水土条件,以商贸流通产业为主导,围绕商贸流通发展加工、组装产业,并强调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在金融创新上,专家们提出要利用好国家赋予的特殊金融政策,利用好政策性银行的支持,利用好资本市场,要学会和金融监管部门打交道,要引进高层次的金融人才,重视风险投资体系建设,要构建中亚金融特区。
在城镇化战略上,叶大年院士和我们分享了他的研究成果,从他的城市对称分布理论中,分析出喀什是今天缺失的未来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专家们也提出了喀什的城镇布局、城市差异化发展及城乡一体化模式。
在政府的职能定位上,专家们强调深化改革是加快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提出要处理好国家与市场的关系,加快社会变革,深化政府及国家资本的投资方向,深化改革分配制度,深化改革政府调控方式,变权威政府为服务型政府等。
对这些真知灼见、经典建议,我们将认真地去研究消化吸收,付诸于喀什特区发展实践。
本次论坛的圆满成功,是经济日报社、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的精心组织和鼎力支持结果,是与会各方的热情参与和辛勤付出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喀什特区向经济日报社、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向各位嘉宾、记者朋友们和会务组的全体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我们的论坛时间很短,但我们的沟通是永恒的,我们的友谊是永存的。让我们在此相约,明年此时再次相聚喀什。
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旅途愉快!谢谢!
主持人
专家演讲部分到此结束。很难得能邀请到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齐聚喀什,对喀什经济的发展建言献策。在这里让我们用掌声对这些远道而来专家学者表示感谢。喀什的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在这里也希望喀什能成为西北的一颗璀璨明珠,成为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下面邀请喀什市委书记陈旭光书记致闭幕词。
[06-29 17:33]
董晓远
我今天的主题是《欧美建立“自由贸易区”对特区经济影响的定量分析》
[06-29 17:30]
主持人
接下来,我们邀请今天的最后一位嘉宾,深圳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董晓远先生做演讲。
[06-29 17:29]
王稳
我是搞金融的,就谈一谈喀什金融的问题。喀什特区金融创新的历史机遇在哪?在中国梦里。首先要建设区域金融中心。金融建设对喀什经济发展很重要。
[06-29 17:10]
主持人
请中国出口信用研究中心主任王稳谈喀什经济发展的体会
[06-29 17:08]
方创琳
我提五点建议:1、中亚、南亚、西亚要有差异化的合作目标。2、要把现有的周边口岸都打开,保证国家之间关系的畅通。喀什作为向西开放的门户城市“门窗”都要打开。3、喀什的几场规模要进一步扩大,要打造出有国际化水准的机场。4、中亚、南亚、西亚要共建互补合作型产业园区,要搞清楚喀什需要什么,中亚需要什么。5、喀什不同于深圳等五大特区,可以借鉴但不能模仿,走出有特色的道路。
[06-29 16:54]
主持人
请方创琳先生谈一谈
[06-29 16:53]
沈迟
三点:1、选择节水型产业。2、绿洲经济发展,城市产业发展与地域相结合。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城市化发展是经济发展,发展过程中,不能城市发展进程滞后于产业发展。
[06-29 16:51]
主持人马洪涛
沈迟先生有什么好的见解?
[06-29 16:50]
拉赫曼
在纺织业上可以借鉴。同时喀什可以引进巴基斯坦的原材料进行再加工,然后再输送到更多的城市。
[06-29 16:43]
主持人马洪涛
从哪些方面借鉴呢?
[06-29 16:42]
拉赫曼
中巴关系对中亚地区经济很重要。喀什有些地方和巴基斯坦很相似,希望能借鉴。
[06-29 16:38]
主持人马洪涛
感谢谈玉妮的演讲。接下来我们将有请几位专家学者进行研讨。有请巴基斯坦战略研究员法扎拉·乌尔·拉赫曼,中国科学院区域与城市规划研究中心方创琳和发改委小城镇发展中心总规划师、规划院院长沈迟。他们将就新形势下向西开放的有效路径进行讨论。
[06-29 16:32]
谭玉妮
非常感谢主办方的邀请。我主要讲一下中国和印度建立陆路桥梁。这是新形势下向西开放的有效途径。
[06-29 16:24]
主持人马洪涛
今天下午主要进行两个话题:一、在新形势之下,喀什向西开放要选择怎样有效路径。二、在当前市场下如何进行金融创新。首先邀请印度德里伊斯兰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谈玉妮发表演讲。
[06-29 16:22]
主持人马洪涛
非常感谢高教授用精采完美的演讲结束了今天上午的议程,划上了非常棒的句号。
[06-29 14:24]
高帆
为了完成这样的发展思路,我们有三个战略。
第一,农业的增产战略。1、比如说组织要创新,不能是一种单家单户的小生产建构。2、是上下游产业链延伸,下游的农业建工以及农业营销体系中要考虑。3、是农产品安全体系建设。4、是农产品品牌的扩展,尤其是对市场的识别效应。
第二,服务业提升战略。包括资本引入、主导产业、市场主体、政府职能。服务业产业和其他产业最大的区别是轻资产的,意味着政府一定要为这个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同时能够降低交易费,这是服务业发展的前置条件。
第三,多元产业的融合。包括农业功能拓展,农业开始朝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服务业向农业结合,这在上海已经出现了物联网在农田中间的普遍应用,使得第三产业可以改造农业,还有工业的协同。在喀什不是不要发展工业,但是这个工业一定是对第一产业类延伸的一个演化的结果,一定不是外部植入的工业。产业融合主体的变化。
第四,贸易结构的变化,包括商品流、资金流、信息流、商业载体特别是园区的发展。
第五,投资效率的提升。包括主体多元化。现在主体还是比较单一的,要么来自于中央政府,要么来自于地方政府,要么来自于背后援建的区域,但是更重要的是从产业的发展角度来讲,这个投资的主体一定要更多地考量企业。因为企业才是市场经济真正的造血的载体。也就意味这我们的投资一定不是投资生产,而是投资未来的生产力,尤其是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我相信如果我们喀什能够充分地利用比较优势,紧密地结合整个中国发展的历史契机,我们喀什区域一定能够从优秀走向卓越。谢谢大家!
[06-29 14:22]
高帆
基于这样的机构,就要看喀什的特色在哪里。我个人认为喀什的基本特点是自身中有独特的禀赋条件,必须为区位、生态、人文。同时我们有一个独特外部的战略定位,在整个国家的大的经济社会乃至于政治的布局中是不可取代的,同时面临着独特的发展契机,中国正在进行四化同步的城乡一体化的战略。马上可以看出喀什未来的走向一定是独特的产业体系,一定是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相互融合。这种产业体系延伸出独特的发展思路以及独特的政策体系和影响力。在这里我顺便要说的是,在选择一个地区发展思路的时候,绝对不是取长补短,而是扬长避短。因为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可以通过分工把自己的短版由其他地区来做,而不是自己去通过牺牲自己的长处而弥补短板。基于这样的考量,我们的发展思路就非常清晰,一定是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融合的新型的发展模式,不同于其他大国要走工业化的道路,也不同于香港没有农业,完全是服务业的架构。我认为我们未来喀什可能走的是第三条道路,就是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功能再造。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去找寻喀什的发展思路。
[06-29 14:21]
高帆
第一个特征是两头冒尖的产业结构,第二产业的占比一直是最小的,有两个重要的产业,一个是第一产业,一个是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的占比下降转移到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的占比是相当稳定的。优势非常突出的农业体系。
第二农业生产条件相当好,看似人均耕地的拥有面积是中国平均水平的两倍,在塔里木盆地进行光热水土的综合改造,塔里木盆地至少为中国贡献上亿亩的良田。农业的体系非常完备,除了口粮以外还有畜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
第三是有逐渐收敛的城乡差距。从2007年到2012年,喀什城乡收入差距是低于全国水平的,而且走向还是往下走。
第四,出口贸易的主导结构,喀什对外经济的架构非常独特,是一个完全出口主导,进口占比微乎其微。但是我们也看得非常明白,贸易依存度在朝下走,是严重地低于中国的平均水平。
第五,超常追赶的投资进程。投资年均增长率均达到35%以上,但GDP的年均增长率大概是15%-20%,投资的速度是经济增长的两倍。尤其是2011年设立特区以后,这是我们基本的建构。
[06-29 14:20]
高帆
于是从城乡一体化五个特征事实当中可以看到五个经济学含义。
1.中国存在实现次高速增长的潜能。
2.农业产业功能和比较收益重新认识。以前我们认为农业是收益比较低的产业,但是今天如果同志规模,通过技术,通过种子的变革去推动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农业依然是一个高效益的行业。
3.商贸、文化、旅游等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契机。未来文化、休闲、旅游在内的产业付费价格将会急剧提高。财富的格局也会重新定义。
4.农业发展从数量主导走向品质主导。在中国它是一个消费结构转化的必然产物,同时在中国今天食品结构面临很重要的问题是从田间到餐桌的整个产业链的安全,这个为农业高附加值的提升提供了一个重大的贡献。
5.国际经济联系在地区交接处全面展开,而不是仅仅在海洋口岸的城市展开。
于是我们基于这样城乡一体化的特征事实马上比照喀什,喀什现在战略定位在国务院的33号文件中有两个重要的表述:
一个表就是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是要做海上的开放和陆上开放双重并举的新格局。
二是做新疆跨越式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基于这样两个重要的使命,喀什的发展如何在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达成这两个目标。我认为达成这两个目标就需要看喀什的架构。
[06-29 14:17]
高帆
第一,经济增长。城乡一体化可以通过要素的再配置提高全要素的生产率。与此同时在需求的层面,城乡一体化也可以通过投资需求、消费需求的刺激推动经济增长。
第二,农业生产率提高。审视工业革命,信息革命的发展,我们发现工业革命、信息革命的发展的前置条件是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可以释放劳动力要素。但是同时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分为城市的进一步健康发展提供市场贡献。所以这是城乡一体化的第二个特点。
第三,服务业占比提升。这个提升的重要机制是吗斯诺需求层次理论所引出的消费结构的变化。有一个广义的恩格尔定律是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用在物质产品上的开支会相对下降,用在非物质产品的开支会急剧提高。
第四,居民消费结构变化。我们都清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用在食品上的开支会下降,但是别忘了我们这里的食品仅仅是指口粮的需要,而用在肉禽蛋奶间接粮食上的需求是极高的。
第五,地理因素重新定义。随着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尤其是伴随着计算机互联网乃至于未来物联网的发展,我们的信息成本将会急剧下降,信息成本的下降意味着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提出,就是物流的需求极具提高。物流的空间就会从一些个别的城市走向一个全面的架构。
[06-29 14:14]
高帆
高帆:
各位嘉宾,各位专家,首先非常感谢论坛组委会的邀请,也非常感谢在座诸位的坚持,在精神食粮即将转化为物质食量的时候还坐下来听我的报告。我今天报告的主题是《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喀什发展的新契机》。为什么选择这样的主题呢?是因为从今年开始,我们中国自上而下讨论中国梦,但我们对中国梦有许多解读。然而我认为在经济层面中,中国梦至少包含两个内容:
一个是在中国的全球化红利,人口红利和体制变革的红利递减的背景下,中国新的经济发展的引擎在哪。
第二,在中国高速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我们面临一个重大的挑战,就是不同的群体,社会成员如何能够均等的分享增长的成果。从这样两个纬度来看,今天决策层给出的答案似乎是城乡一体化。我们从这样的表述当中看得非常清楚,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和和农业的现代化同步推进。这就是我们今年以来中国梦和城镇化之间之间的逻辑关联。城乡一体化对于我们喀什特定的区域意味着什么?我们喀什如何来回应城乡一体化对我们的影响,这我正是我今天选择这个主题的根本考虑。为了回答这样一个主题,我们自然要梳理城乡一体化的特征事实是什么。我仅仅拿出城乡一体化若干的特征表现。
[06-29 14:14]
主持人马洪涛
祁亚辉先生为我们梳理了海南从特区到现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有很多的经验和教训,我想这些对喀什特区的建设来说都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接下来有请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的教授高帆先生。
[06-29 14:15]
祁亚辉
第四个阶段就是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2009年底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把建设国际旅游岛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
国家对国际旅游岛的六大定位,是两区三地一平台。
一是我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实验区。
二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三是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四是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
五是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
六是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我们所说两区三地一平台战略可以看到,它不仅仅是旅游,旅游是重要的一个部分,但不仅仅是旅游。在今年4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到海南视察调研时,对海南的国际旅游岛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指示海南要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范例,要谱写美丽中国的海南篇。我们认为是新一届党中央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06-29 14:02]
祁亚辉
在1991年在冷静中的思索和探索,省委提出来在打基础中前进,完全没有了当初的激情和豪情。同时海南上下都在讨论海南到底怎么办,海南特区还要不要办。在讨论过程中也有各种观点,比如说有提出贸易立省。海南2.4万平方公里幅地不大,做转口贸易,以贸易发展来带动海南的发展。也有提出要旅游先行,海南有热带旅游资源很丰富,开发度很低,要开发热带旅游资源。也提出要着力发展热带农业,这也是海南的重要资源,要以热带农业的发展来支撑海南特区的发展。也有提出海南无论如何也要坚持走无工不富的路,这是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发展的一个经历,不可违背。所以各种观点都有。各种观点的出现反映了大家的一种迷茫,不知道海南的方向在哪里。
1996年省委提出“一省两地”的发展战略,要把海南建成新兴工业省、热带高效农业基地、热带海岛、休闲渡假旅游胜地。“一省两地”战略的提出,终结了关于海南发展战略的争论,统一了全省上下的思想,产生出一种所谓的灯塔效应。大家看到了这个方向,看到了这个明灯。在一省两地战略的指引下,海南逐渐走出了徘徊,逐渐走上了恢复和提速的道路。比如,到1998年海南的经济增长速度恢复到了8%。房地产泡沫破灭以后,1995年是海南的低谷,当年经济增长只有4.3%。到1998年就恢复到8%,2003年达到了两位数10.5%,到2006年海南的发展实现了所谓的千百亿的跨越,这就是全省GDP首次跨过了1000亿大关。财政收入首破百亿大关。
[06-29 14:01]
祁亚辉
第二个观点,产业政策是一国调整产业结构的政策工具。政府的宏观调控是对市场机制失灵和缺陷的一个必要补充。政府通过制定包括产业政策在内的经济政策,对经济增长过程加以必要的干预,是避免和延缓经济危机的有效手段。二战以后包括最崇尚市场机制的美国在内的所有发达国家,其政府手中都掌握着对经济实施宏观调控的政策工具,并时时加以运用。当然在政策工具当中,最主要的首要的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我们可以看到从上世纪7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政府对产业政策工具的运用,使得产业政策重要性得以提升,日益成为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并列的政策工具。因此可以说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直到新世纪政府主动制定并实施产业政策,主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已经成为政府管理经济的一个常态。事实上,正是由于政府在追逐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条件下,不断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才保证的各国经济平稳和较快增长,才迎来了经济全球化时代。我们才走到了所谓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大门前。
[06-29 13:56]
祁亚辉
各位专家,各位朋友,我演讲的题目是《海南产业结构调整与国际旅游岛建设》,在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背景下对产业结构调整做一个陈述。
首先有三个观点跟大家交流一下。
第一,产业结构是一国经济发展的硬支撑。一般说来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总是表现为该国产业结构的产业的发展,表现为该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不同的国家应该说它的产业结构总是存在差异的,这个都可以看得到。不同产业结构它既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所处的不同的阶段,也反映了这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也反映了这个国家经济发展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从世界经济发展史来看,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过程就是这个国家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不断优化,不断升级的这么一个过程。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这个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产业结构是经济发展的内核基石和支撑,这是一个观点。
[06-29 13:52]
主持人马洪涛
谢谢杨老师,杨老师特别强调文化的角度,的确是这样,相比于混凝土和制造业,文化是更能够体现一个地区,也是推动一个地区健康长远发展的软实力所在。接下来有请的是海南省社科联副主席祁亚辉先生,掌声有请。
[06-29 13:51]
杨庆存
要有前瞻性,体现出高品位,体现出民族大融合、大团结,体现人类共同文明发展的一种新成果,要有这样的思想高度。同时文化建设要突出前瞻性,刚才谈到历史文化的渊源,往前追溯的话要看5000年,往未来发展的角度起码要看100年。我们的建设要给后人留下东西,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资产。尤其要突出民族团结,民族融合的氛围,体现中华民族海纳百川的包容性、开放性和创新性。在这方面要把不同民族,但是人类所共有的善良、纯朴、友好合作的品德融合在特区的建设当中。尤其喀什地区在人民的印象当中,维吾尔族的歌曲舞蹈,甚至民俗民风都是非常优美的,要在特区的建设当中保留弘扬甚至发展这些东西。不能够建成高楼群,这些非常美好的东西反而消失了。
总而言之,特区建设经济是躯干,文化为灵魂,没有文化的经济它走不远,长不大。希望喀什特区既是经济特区,又是文化圣地,谢谢大家!
[06-29 13:50]
杨庆存
各位先生,我今天汇报的题目是《特区与特色》。
刚才几位专家都涉及到,比较系统比较深刻,我只讲两个观点。
第一个观点,关于特区理解。经济特区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智慧创造,如果从欧洲中世纪设立港口特税区算起至少有500年的历史,但新中国的经济特区以改革开放初期的深圳特区最著名,所以深圳速度、深圳精神、深圳经验引起全世界的高度关注。为推动中国经济繁荣发展和树立中国形象发挥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中央决定设立喀什特区,可以说是新世纪新时期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部署,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梦的重要举措。也是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喀什全面繁荣的重要契机。经济特区与繁荣经济为目标,推动社会文明发展,喀什特区在设计规划方面充分发掘,充分利用,充分发挥五口通八国,一陆连欧亚的区位优势和多方面的资源优势。尤其是文化资源优势。体现出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干实事,求实效的理念和气魄。
第二个观点,特色认识。
我看了材料之后比较突出的感觉有两点,喀什的突出优势一个是区位优势,第二是文化资源优势。特区要有特色,特色需要创新,经济特区因为客观条件不一样,虽然它有共性的东西都是以促进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主要手段,但是不同的地区都有各自的特色。可以说东部的深圳和西部的喀什有很多不可比性。但是我们注意到喀什特区在注重传统经济观念的同时,比如物流、金融之类的,同时特别将文化纳入了特区建设的重要内容。这应该是喀什的特色。最近一个统计表明,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比例美国占了43%,欧洲是占了34%,中国只有3.6%。这种态势说明一方面整个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向文化方面挺进,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中国文化发展空间和潜力。新疆喀什有文化资源优势,包括历史的,包括民族的,现实的等等都非常丰富。所以喀什特区的建设要抓住文化资源优势,突出文化的特点,体现出在区域性方面的特点和世界性的特点。所以在设计构造特区建设方面,要形成区域特色,吸收多民族的文化因素,形成共融、共通、共和的特色,体现世界文化相互融合的特色,不能只建成厂房、作坊。包括在建筑上也应该有一些艺术的元素,文化的元素,给后人留下可供品位、可供欣赏、可供赞叹的文化艺术珍品,而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厂房。
[06-29 13:49]
主持人马洪涛
谢谢方老师,接下来有请演讲嘉宾是清华大学兼职教授杨庆存。
[06-29 13:48]
方创琳
第三,强调大力发展边境旅游产业,建设旅游经济特区,建设中亚国际旅游中心。
要发挥喀什的丝绸之路的旅游资源,民族风情的旅游、文化的旅游、生态旅游和沙漠旅游资源,实施旅游活市的战略。把喀什经济特区借鉴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做法建成旅游经济的特区,建成中亚国际旅游中心。
第四,大力发展多元文化及创意产业,建设“民族文化特区”,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一个城市区别另一个城市,一个民族区别另一个民族的特征,是凝聚力和创造力、生命力和竞争力的集中体现。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要并行,在这里要弘扬和完全喀什所拥有的汉唐文化、古丝路文化、新丝路文化、农耕文化、山水文化等。提高喀什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建设把这个地方建成民族文化的特区,挖掘文化的资本,打造喀什世界文化品牌,建成国际历史文化名城。
最后要点,构建中亚与中国互补合作的“金三角”发展格局。在中国和中亚的交界最终是否可以形成西面有阿拉木图,东有乌鲁木齐,南有喀什特区的经济发展金三角地带。它作为一个金三角的战略支撑点,把乌鲁木齐建成国际商贸中心,把喀什建成国际贸易中心。
总结和讨论:
喀什首先遥呼市贸易,资源加工产业,为互市贸易服务。第四是民族文化产业,同样为中亚国际贸易中心服务。通过四大战略产业的发展,把喀什特区建成互市贸易特区,产业合作特区,边境旅游特区和民族文化特区。
所以喀什特区要发展,要跨越,一是走西口,连中亚,喀什特区要发展必须强口岸,重工贸。喀什特区要有魅力,必须重文化、活旅游。喀什特区不仅是经济特区,更是旅游特区、文化特区和互市贸易特区。未来的喀什是中亚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和文化旅游中心城市。
我的汇报结束,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06-29 13:40]
方创琳
二、喀什走西口的战略产业选择与中亚国际贸易中心的建设
大力发展口岸经济和互市贸易产业,建立互市贸易特区,把喀什建成中亚国际互市贸易的中心。立足于现有通关口岸的优势,边境区位优势,互市贸易基础优势,地缘政治、丝绸通道以及开放的政策优势,首先实施边贸旺盛的区位优势,把喀什建成充满活力的城市。同时建成中亚互市贸易特区,最终远景,有可能的话建成中亚的自由贸易区。
依托中亚资源优势合作共建工业园区,建成中亚国际产业的合作示范区。也是立足于对口支援中亚的资源优势,特区的政策优势国际通道的优势,以及加工技术的优势,实施工业强市,通过对口支援把喀什建成中国东西部合作示范区,重点发展纺织、食品、建材等保障当地民生的产业。同时要与中亚五国合作,来建设中亚合作产业园区,包括与中基中乌中哈建立国际合作产业园区,利用他们的资源建立加工出口基地。通过这两方面的建设,最后把喀什建成中亚国际合作示范区。
通过建设将使我们喀什市的产业结构由现在的倒U字型的结构,倒过来变成321整合的产业结构,推进喀什的产业结构,要向国际化方向发展。所以我们今天的论坛请来国外不少的朋友,一个是国际论坛,我们的国际化程度更高一点。
能不能借鉴国务院去年4月份批准的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的建议,这个规划是我们完成的。在这个里面它把国际合作示范区确定了四大功能区,国际产业合作区、边境贸易合作区、中朝合作区和中中蒙合作区。我们喀什处在这样的产业地带,能不能和这些国家建设能源矿产加工基地、制造业加工基地、物流边境贸易基地、跨境或者是边境旅游休闲基地,以及国际商务服务基地。
在建设的过程中喀什在建设国际合作产业园区的时候可以借鉴这些合作模式,北边中乌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是政府主导,共同管理的组织模式,总而言之,国家不同,体制不同,合作模式也不同。
[06-29 13:39]
方创琳
各位专家上午好,我汇报的题目是实施走西口战略,把喀什建成中亚国际贸易中心城市。我是第一次来喀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去年在中亚国家做过一些调研,我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
喀什的国家地位与走西口战略。喀什走西口的战略产业选择与中亚国际贸易中心的建设,结论与讨论。
走西口的战略地位刚才不少专家都介绍了,喀什是中国最西的城市,是祖国的西大门,自古是军事战略的要地,战略地位非常突出。在这个图上明确的可以体现出来。这样的战略地位决定了国家要把喀什批准成为国家重要的经济开发区。从这个战略区位来讲,喀什是东西物流网络的重要的节点,也是中国开拓中亚和西亚能源发展资源的一个重要的桥梁。
从古来讲,喀什是古丝绸之路南线和北线的交汇点,也这样的口岸通往中亚和西亚的国家,独特的战略区位决定了喀什要走西口,向西开放。走西口也是贯彻国家沿边开放战略之后走出去战略的一个重要方向,走西口战略的重点我们认为是中亚五个国家,这个是中亚五个国家的一个区域图。中亚五国有4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有6300多万,这是中亚和中国新疆重大的市场地和重要的资源供应基地。
喀什是走西口进入中亚五国战略的桥头堡,因为喀什距离中亚是一个最近的城市,只有一步之遥。我们认为中亚有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中国极缺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在中亚国家都有。这张表反映了中亚是世界上具有战略意义的优势的能矿战略的富集区。这张表反映了在中亚五国里面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铁矿、蒙矿金属资源以及铀矿和稀有金属资源,这些资源都是我们国家急需矿产资源和能源。比如说中国石油70%,天然气50%,铀矿都是我们国家急缺的,这些资源在中亚国家都有。中亚五国原油开采按量在2020年达到2.5到3亿吨,天然气达到2000-3000亿立方米,按照三分之一的量进口到我们国家,可以解决中国2020年急需要的清洁能源进口量的40%左右,而这条通道是我们国家进口石油和天然气里最近的战略通道。这张图反映了中亚矿产资源分布图,喀什离这个点就非常近。
同样中亚地区是世界超级大国和国家集团争夺的重点地区之一,未来世界大国将围绕着战略地位和能源争夺将越演越烈。中亚地区同中国有着紧密的地缘政治和经济联系。我们认为中亚是距我国最近、最安全的油气资源和优势能矿资源的优先保障区。喀什要坚定不移地走西口,与中亚合作共建境外的资源能源进出口加工基地。
[06-29 13:37]
主持人马洪涛
非常感谢马院长,马院长带着我们从文化融合的高度,从地缘政治的高度,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分析了喀什特区现在面临的发展机会。谢谢马院长。接下来有请中国科学院区域城市规划研究中心主任方创琳演讲,掌声有请。
[06-29 13:36]
马洁
俄白哈关系同盟给我们带来的困难提升了我们向西开放的平台,对我们新疆来讲是一个发展的机遇。喀什的发展有很多的困难,比如说资源条件,中基乌铁路和中巴铁路,中巴公路、中巴管线目前都是概念。中巴铁路的性价比非常低,如果要建它一定是政治的和战略的。中基乌铁路旁边的国家非常复杂,地缘政治非常复杂,而且美国人插手的是我们一直支持不能建起来。喀什本身的发展程度还比较低,但是喀什发展有一些非常非常优秀的条件,就是向西走。第一,北大著名的教授季羡林讲,全世界唯一一个叫印度文明、欧洲文明、中原文明、伊斯兰文明在全世界唯一一个汇聚的地方就是中国新疆。在我们喀什可以看到不同的文化会聚的结果。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讲,喀什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我们国家从沿海开放到沿江、内陆开放反映了我们对海权和陆权的看法,回望历史当年左宗棠收复新疆是塞防和海防的结果。当时我们重视海防不重视陆防,后来新疆被阿故波(音)占领建立了政权,为了收复新疆,当时清朝皇帝把一半海防转移辅助他们,因此就收复了新疆,今天我们新疆的发展,喀什的发展,我们要从更高的层面讲它反映了我们国家,同时由于今天美国人在海上围堵我们,把中国排除在外,所以陆上的开放就非常重要了,而我们的旁边是吉尔吉斯,是WTO的国家。我相信我们喀什未来一定是非常光明的,因为政治的和战略的决定我们通过经济的方式去实现,如果中基乌和中巴铁路能建成,我们将改变中国地缘政治的格局。
我的建议:有那么多的援疆资金,有那么多的资金来建设我们喀什,我觉得我们应该通过改变生产方式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反过来。我们新疆有些地方先给牧民盖房子,让他住楼房,牧民不能够生存,喀什也是一样的。我的建议是我们把更多的资金应该投向通道建设,争取中央更多的通关政策,把我们喀什建设成为向西开放的一个商品集散地,把喀什建设成为中国向西开放的通道,谢谢大家!
[06-29 13:35]
马洁
谢谢大家,作为本土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更有责任为喀什的发展作出贡献。和我一起来的还有40多位新疆本土的企业家,新疆财经大学MBA的学员。怎么建设喀什,我们回望历史,作为丝绸之路南缘的一个重镇,当丝绸之路兴盛的时候喀什就兴盛,丝绸之路衰落的时候喀什就衰落。中国这三十多年的发展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开放是我们发展的一个源动力。我们的开放走过了沿海开放,沿江开放,内陆开放。内陆开放提出向西开放,中国的向西开放有两个方向,向西南方向的开发载体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向西北方向的开放载体是上海合作组织,按照上海合作组织的规划,最后会形成一个自由贸易区。但是上海合作组织发展路是不平坦的,刚刚开始的时候主导上海合作组织的是俄罗斯,今天主导上海合作组织的是中国。因此俄罗斯又搞了一个俄白哈关税同盟,对我们中国的向西开放是一个釜底抽薪。我们新疆的向西开放有两条路,在我们的北疆是通过阿拉山口和霍尔果斯,通过哈萨克斯坦向西开放。在我们的南疆就是通过喀什,通过吉尔吉斯斯坦向西开放。
[06-29 13:27]
主持人马洪涛
谢谢陈院长,他给我们抛出了一个问题,关于城镇化。我们稍候的对话当中我建议可以讨论一下刚才陈院长提出的这个话题,以及在喀什周边建立一个城市群的可行性的话题。接下来有请演讲嘉宾是新疆财经大学MBA学院院长马洁。
[06-29 13:26]
陈甬军
任何地区的发展,经济特区的发展必须有广阔的经济。城市群有很多特色,综合型的、特殊型的,但对我们喀什来说可以走口岸型,对外开放,向西开放来构筑自己的城镇群特色。为什么要制定这样一个战略?发改委的材料很好很多,唯独缺少一个城镇化发展战略。在现代经济的发展,在新疆跨越式发展,喀什跨越式发展当中,城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平台作用和推手作用不可忽视。主要是两条:一是可以成为国家两横三纵城市群战略西部节点和陆上丝绸之路南向的一个组成部分,容易获得国家的政策支持和各方面的支援。
二是有利于喀什社会经济的发展,成为新的发展平台。1.符合喀什开放口岸发展的实际情况,开放的路线比较多,实施城镇化战略有利于全力打造喀什在中亚、南亚经济圈重心地位的发展战略,依托口岸优势来发展对外贸易和边境旅游业,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2.有利于助推工业化和对外开放。任何国家的一个城市化最后都带来了由工业化所形成的城市。到产业结构高度化以后,服务业又推动了工业化的发展。所以喀什的工业化吸收城市化作为平台。3.有利于发展服务业,推动产业升级。城市化发展集聚作用,推动产业的升级。4.有利于发展民生,因为城市化有很多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社会事业的发展,加强我们民族团结,对新疆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
所以我几分钟的发言建议制定喀什城镇化发展的战略和具体的规划。战略是不是口岸型的城市群专家可以考虑,我抛出这样一个题目。具体的规划应该包括这么几条:1、城镇化发展战略与规划的特点、范围和布局。2、制定城镇型城市体系宽假体系,人口城市化的方案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
在发展战略里边有一部分有,但是没有放在城镇化平台上来做。我建议喀什有关部门可以考虑这个建议,怎么做我也愿意作出自己的努力。我原来研究城市化有十几年,在厦门大学做过福建城镇化的研究,得到了习近平同志推动和支持,所以现在在全国层面里城市化的战略也做的不错。
谢谢大家!
[06-29 13:25]
陈甬军
我讲一个观点。建议喀什实施城镇化战略。城镇化是今年中国经济的一大热点,国家发改委的《全国城镇化规划纲要》迟迟没有出来,地方政府内地都等着纲要出来。但是中央政府有新的考虑,对我们喀什来说,我第一次来喀什,我觉得跟内地的很多情况不一样,所以我要提出一个建议。
城镇化是工业化发展的结果,前面我就不讲了。我建议喀什制定和实施口岸型的城市群(城镇群)的发展战略。国家发改委制定了两横三纵的城市化发展格局。两横是丝绸之路从国家层面到乌鲁木齐,再往西走有两条北面和南面的丝绸之路,我建议在喀什的长期发展战略中,南面的丝绸之路可以制定一个城市群(城镇群)的发展战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跟阿克苏、和田、喀什呈一个三角形构成的城市群。
第二,喀什本级地区。
第三,我们研讨的经济特区50平方公里。
[06-29 13:21]
主持人马洪涛
非常感谢谭刚院长,接下来演讲嘉宾是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陈甬军先生。
[06-29 13:21]
谭刚
这里有一个显著的表现,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比如说前端时间刚刚出现的关于中国和欧洲光伏产业的问题,这个引申出很大的一个方面,过去的成就以及取得的经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发展模式的转换,如何转换呢?从深圳的情况来看最显著的表现是从过去三天一层楼为标志的特区速度到现在提出来的深圳质量或者是以深圳质量为表现的质量效益型,概括出两种模式,过去的传统经济特区模式就是以速度到空间扩张,到要素投入来形成高速的发展。但是到了现在,更重要的更加需要强调的是从特区的质量到城市各种环境的改进,以及通过创新驱动来实现这样一个转换。比如说深圳在长期高速的增长过程中,去年非常典型有一个表现,今年第一季度最新指标出来以后就发现它在所有大中城市的排序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所以在这种背景之下,必须经过一种发展模式的转换,提出了一种新的理念。目前深圳形成的就是以深圳质量为表现,概括归纳形成的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通过这么一种方式的发展来形成未来的特区发展。这里有很多内容,比如说在产业结构的调整方面,深圳所形成的一系列创新品牌,深圳土生土长的本土企业成长出三家500强全球跨国公司。国家统计局所公布的我们国家发明专利的数量在前十大企业深圳企业占到五家,特别是以华为和中兴通讯为主,包括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所公布的数据,2011年当时在榜单上非常高兴地看到,排在全球发明专利第一的是来自中国深圳的中兴通讯,第三是深圳的华为企业。最新的排名是中兴通讯仍然保持第一,华为是处在前五强的范畴。这里反映出来的发展模式在新的历史条件之下还是非常有必要进行相应地调整。
至于后面两个提出来的发展趋势,一个是特区功能的转换,就是以特区扩容为标志,到特区一体化,到城市的均衡化的发展,这一块可能是正在出现的一个变化。第三发展趋势变化就是中国的经济特区正在出现一种叫做特区体系,形成了包括经济特区,包括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包括各种各样的改革实验区为代表的特区体系,这个发展可以说也是成为中国当代经济特区的一个新的制度创新。
我的内容就这些,谢谢大家!
[06-29 13:17]
谭刚
从体制转轨的角度来看,深圳三十多年间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80年代单向突破,90年代系统集成,现在主要是形成了综合配套。包括在这个过程之中所形成的十大创新的观念。在产业发展方面,大体上把深圳的产业划分为三个阶段,80年代主要是通过港澳台资本的引入形成了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第二阶段90年代这个产业开始向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的转移,这个转移其实最显著的两大特征一个是金融,一个是房地产。这里都有相关的龙头企业。第三阶段进入到21世纪以后,深圳的发展可以说进入到以技术密集为标志的这么一个特征,所以说在产业结构所形成的一系列特点。但是在深圳所取得的成就,现在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以深圳为代表的中国经济特区目前正在面临各种各样的冲击和考验,这个冲击我大体上把它归纳为几个方面:
一是在国内区域格局正在出现一个新的变化,包括大家比较熟悉的十七大报告里讲到主题功能区,十八大报告讲到美丽永远,永续发展。
第二,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比如说我们讲到像以美国为代表新的技术、新的产业,包括以第三次工业革命为标志的新型行业的发展,特别是像类似于3D打印为标志都有很大的变化。与此同时发达经济体也正在进行相关的转换,比如说美国重新提出来重新重视再工业化、再实体化之后,对中国的经济特区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什么样的冲击。这些可能要考虑。
[06-29 13:16]
谭刚
我们在研究中国经济特区发展趋势的时候提出来未来可能会出现的三大趋势,一个是在发展模式上进行调整,二是在特区功能定位要进行转换,三是对特区体系或者说特区制度要进行一种创新。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就讲一个。关于特区的发展模式的问题。发展模式提出来从过去的速度型到现在和未来的质量效益型的转换。我主要是从深圳特区的角度来展开。关于特区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在2010年当时胡锦涛同志在深圳出席30周年的纪念大会上所讲到这段话,后面这半句话讲到深圳所取得的成就可以说是创造了世界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发展历史上的奇迹。习近平总书记当选之后,第一次离开北京到外地调研,就选择到深圳。到广东期间也作出了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要求。我们用具体的数据来看,这个数据反映的是1979年-2012年三十多年间深圳发展所取得的显著的成就。一个是经济总量,当时三十多年前1979年不到两个亿,大概是1.96亿,到了去年达到了12950亿,增长的速度大概是6600多倍,这也是胡锦涛当时所讲到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奇迹的一个表现。从人口指标来看,三十多年前当时深圳特区人口非常少,只有31万人,到现在总人口已经达到了1500万人,就常住人口来讲也有1000万人。这也是一个很大的量,也体现出城市化的特点。
从人均水平情况来看,三十多年前只有600多元钱,到现在去年年底是接近2万美元,其他从地方财政收入到原来三十多年前只有1700多万,到现在是地税、国税超过4500亿。其中深圳向国家上交去年超过了3000亿。从进出口的情况来看,深圳三十多年前进出口总额非常少,只有1600多万,到了去年年底数字加起来是4500多亿美元,其中外贸出口2600多亿,连续20年保持在全国大中城市的第一位。还有一个比较,国内目前经济总量超过1万亿的城市有7家,从它的增长情况来看,深圳的增长倍数最高的,是6600多倍的。深圳是在土地面积非常狭小的基础之上产生这样一个成就,这里特意把七个城市做了一个比较。深圳是不到2000平方公里。现在比较关心的是为什么在短短三十年左右的时间,深圳能够取得这个成就,主要原因是什么?大体上把它归纳概括出这个图所表示的,一个是外在的先天的因素,这个因素是中央的顶层设计,中央给深圳特殊的经济政策。第二是区位条件,就是因为它非常靠近香港,我们感觉到除了这两个外在的因素之外,更加重要的是深圳在自身三十多年实践过程中所创造自身的法。一个是制度创新,一个是对外开放,一个是形成制度创新的工作,一个是始终的先行先试。比如说顶层设计,我这里特意把几位领导人对深圳的相关论述说一下。
[06-29 13:12]
主持人马洪涛
谢谢沈院长,沈院长和他的团队经过调研之后给了我们喀什特区的发展非常重要的建议,在今天下午的对话当中,沈院长将会和大家就一些话题进行深入的探讨。接下来要请上下一位演讲嘉宾是来自深圳市行政学院副院长谭刚先生,掌声欢迎!
[06-29 13:09]
沈迟
对于喀什发展的思考,我们也研究了喀什的情况,喀什现在提出来第五代新城概念,我们觉得非常好。通过这个第五代新城节能环保的城市发展模式,既发展经济,又实现人口资金信息快速流动的经济模式,是符合国家对喀什高层定位的期望,也比较符合喀什脆弱生态环境的需求。我提几点建议。
第一,在产业布局、城镇布局上要考虑从区域的视角出发,不仅仅是考虑喀什市自己。总的来讲是大分散、小集中的模式。我们地震烈度比较高,因此经济容量也不大,所以为了保证城市的安全,产业布局和城市布局还适宜统筹各个区县,从南疆的整体出发考虑,各区县协调发展。本地的一些地方经济,我们的一些维族居民擅长的经商、手工艺也完全可以分散进行布局。不能搞太大的集中,尽管我们的目标是现代化的生产力,现代的产业和传统的产业要并重。
第二,产业的选择要注重本土的经济。要更多的选择本土经济,一方面受限于喀什现在的经济发展阶段,总体水平较低的现实,单纯发展高端服务业并不能够带动本地居民的就业。反而容易形成结构性的失业不利于民生和稳定。第二地域文化和人群的设置对经济的影响也非常明显。我们很多地方都是地域文化特点比较明显,温州喜欢四海为家,白手起家,艰苦奋斗,闯荡天下形成的温州模式。喀什人乐于清静和感悟自然,维吾尔族擅长经商和手工业。喀什的建筑业也发展的很好,我在北疆一些地方搞建筑业都是请的喀什的工匠。这也是很好的利用方向。
第三,内地企业如果要投资喀什,应该通过培训以当地员工为主的产业,吸纳当地大量的劳动力,真正起到造福一方的作用。
最后我的建议是增加内生的造血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从政府来讲应该将有限宝贵的资源多多地用于造血功能的援助,比如说加强教育和培训。目前整个喀什的教育水平还比较落后,整个文盲率或者说是受教育水平很低的人群也很多,专业人才更加缺乏,请进来和走出去是培养的常用策略,但最根本的还是本地人才的培养。要发展教育,像深圳那样办大学和职业培训,我认为这个也比多办几个工厂更加重要。经过教育的年轻人既可以在喀什工作,也可以更好地走出去适应外面的世界,拓展视野,转变思路,更好地为喀什做贡献。好,我的演讲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06-29 13:02]
沈迟
三是要考虑与产品市场的容量和生产运输成本相结合。尽管从大的格局上看,喀什同时面向国内和中亚两方面的市场,但是我们喀什还是远离总的内陆消费市场,与邻国的联系也存在运输成本等限制,还要经过边境、高原等多方面的阻隔。出口产品以日常生活品为主,同时喀什未来发展还要看周边国家的发展前景。周边国家的发展对于市场和产品的吸纳能力,对于喀什的发展也是有影响的,这又不是我们自己所能掌握的。所以喀什要谋求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共同发展,才能赢得共赢的局面。
此外尽管喀什交通条件在国家投入下有很大的改善,但是客观地问题是存在的,运输成本与政策上税收减免相抵以后才能计算产品的利用空间,发展运输成本比较高的大宗货物这样的产业比较难。
四是考虑与周边竞争的城市有差异化的发展。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有17个,主要集中在阿勒泰、伊犁、克州和喀什几个地区。均主要面向中亚几个国家,城市定位为我国向西开放的窗口,重要的能源进口大通道,出口产品加工基地,进出口产品的集散地,物流大通道和国际贸易中心。克州图尔尕特口岸也是重要通道,要利用好国家现有政策,统筹各个口岸的分工与合作,是每个口岸和口岸城市发展的要点。这个工作可能还要自治区统筹来做。
[06-29 13:02]
沈迟
其次,对于当时生态承载力而言。深圳地处南国,生态环境相对而言比较优越,生态承载力也很高。我们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更加强了,深圳当初以制造业为主的发展战略和模式已经不适用于喀什。喀什地处我们国家地震频发地区之一,水资源比较缺乏,所以要寻找新的发展路径。
第三,深圳在开放之初是一个小渔村,本地人口非常少,文化积淀也很低,相当于一张白纸。喀什历史悠久,地域文化非常鲜明,人口也众多,又是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主。在发展中间必然会面临更多的文化问题,地域文化对经济影响的问题,以及民生改善等等问题。难度比深圳特区要大得多。刚才发改委宏观院的蓝教授也提到了人力资源的问题。因此喀什必须寻找一个既能承担国家给予的政策,又符合本地实际新的生态发展途径。
第三,我自己对喀什发展路径的选择考虑。
一要考虑我们的发展和资源环境及其结构相结合。喀什资源环境条件并不是优越,我们是地震多发地带,有着脆弱的生态环境,生态承载力比较低,敏感性大,因此不可能像东部地区一样通过大量的建设用地开发和传统两高一资大工业来支持喀什的发展。我们必须发展一些低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