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交流

深大宣传部:2014中国经济特区论坛在我校举行

2014-12-01  

80多专家学者聚焦特区发展全球经验
    11月21日,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办的“2014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经济特区的比较与借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来自俄罗斯、印度、德国、越南等国和我国深圳、珠海、汕头、海南等经济特区,深圳前海、上海自贸区、新疆喀什、图们江等新兴经济区的相关负责人、经济学专家学者共80多人聚集一堂,对各个类型经济特区发展进行比较,深度解析经济特区的动态演化过程和全球经验。我校校长李清泉,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陶一桃,副校长李凤亮出席论坛。

    李清泉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说,深圳大学是伴随着中国经济特区成长起来的一所新型大学,经过31年的发展,深圳大学已经实现了从几百人到三万多人的规模,实现了办学层次从本科到硕士、博士的提升。成为学科门类齐全、人才培养体系完整、社会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办学设施优良的综合性高等院校。深圳大学经过31年的发展,培养了近十万优秀毕业生,其中大部分扎根深圳,服务特区,为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作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对深圳大学的学科建设发展和布局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发展过程中密切结合特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将自身的研究,人才培养和特区发展遇到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立足深圳为典型代表的中国经济特区发展经验,取得大批学术成果。李清泉表示,希望与会的专家能一如既往地关注、支持深圳大学的学科发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

    此次论坛系第六届深圳学术年会的重头戏之一。深圳市社科院院长张骁儒在致辞中指出,深圳学术年会已连续举办六届,始终倡导以科学精神,加强学术交流、展示科研成果为宗旨,坚持走高端化路线,关注时代学术热点。自开创以来,深圳学术年会的影响不断扩大,已经成为深圳市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之一。

 

    研讨会分大会主题演讲和六个圆桌论坛进行,国内外专家们就各自擅长的理论方法,围绕论坛主题奉献真知灼见。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弗拉基米尔·波特雅科夫教授发表了题为“中国增长模式转变中的深圳经济”的演讲;深圳市委副秘书长、政研室(改革办)主任乐正教授演讲的题目是“迈向智慧型发展”;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吴忠研究员以“努力把经济特区打造成中国创新文化高地”为题进行了演讲;陶一桃作了题为“中国道路的理论贡献与借鉴意义”的演讲。
    与会嘉宾们还深度解析经济特区的动态演化过程和全球经验,一些嘉宾认为深圳模式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发展及实现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提供了鲜活的案例。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曾智华用丰富翔实的历史数据回顾了全球范围经济特区的发展过程、发展规模和区域分布。俄罗斯总统驻南部联邦区第一副代表助理格卢沙科夫·伊戈尔提出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中俄战略合作”。他说,古代丝绸之路曾经对中国和中亚、西亚、高加索各国人民的经济和文化关系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目前俄罗斯和中国都有实力参与到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全球性历史进程中。印度瓦德瓦尼基金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阿拉德纳·阿加瓦尔作了题为“经济特区的演化:国际经验和教训”的演讲,她通过深圳这样一个典范经济特区案例总结经验得出:经济特区必须发挥、提升竞争优势;经济特区发展要跟整个产业的发展结合在一起;经济特区的战略、政策必须涵盖法律框架、政治环境等的集合;还要有政府的投入、支持和共同的承诺。陶一桃认为,中国1980年改革开放之后形成的道路,作为由计划向市场转型的一个特殊范式,对世界都具有深刻的探索价值与借鉴意义。

    陶一桃致闭幕辞。她说,2014中国经济论坛这一思想盛宴临近尾声,大家畅所欲言,交流思想,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本次论坛是一场充满创意意识和学术担当的论坛,我们了解了自己,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和我们一起为本民族的梦想而奋斗的友好邻邦。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作为中国唯一研究特区经济问题的学术机构,秉承“学术走出去,研究国际化”的理念,充分发挥基础研究和国际学术交流的优势,加强理论的转化和现实应用,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的新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