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后流动站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全面实现网上评审

2013-06-04  

      从2011年5月份开始,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组织开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信息系统”),截至2012年底,面上资助和特别资助全部实现申请人网上申报、专家网上评审、工作人员网上组织,系统功能完全满足基金资助工作的要求。

      信息系统的开发是博士后基金业务工作发展的迫切要求。2001年至2010年的十年间,博士后基金申请人数从1959人猛增到12010人,平均每年以61%的速度递增,这对基金资助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沿用传统的主要依靠人工开展基金资助工作的方式已不能满足需要。以2011年第49批面上资助申请为例,申报6908人,博士后每人要准备1份申请材料原件,5份复印件,每份材料平均20页左右,就是4万多份,80多万页,海量的纸质材料,带来的结果是信息不好汇总,分析优化工作难以开展,既消耗了大量的纸张,付出大量的精力,也影响了工作效率,更主要的是难以避免人工失误,难以保证评审工作的科学性。

      信息系统旨在为博士后研究人员、博士后工作管理人员、评审专家等提供一个便捷高效的博士后科学基金网上申请与审核的管理平台,以规范基金资助工作,提高评审工作质量和效率,保证评审结果的科学和公正。采用系统,我们对基金资助工作做了如下几方面的完善:

      一是规范评审程序。就网上评审工作,博士后科学基金会专门制定了《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工作管理办法》。在评审工作管理中,实行三级密码管理。从分管主任到处长再到具体工作人员密码权限不同,所能掌握的信息量不同。对具体工作人员,从材料分组开始至分数汇总结束,参评博士后人员的姓名、专家姓名等信息均不可见。

      二是提升评审工作质量。博士后资格审核阶段,由系统自动调用博士后人员数据库核实申请者的身份及是否满足申报基金的资格。对申报表中的设站单位名称、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名称等均调用标准数据库库,确保录入数据的一致性。对申报材料,系统增加校验码,保证纸质材料与电子文档的统一。对评审专家的评审费及各单位拨款信息及资助金额等,系统均自动生成,避免了人工汇总统计的失误。

      三是提高评审工作效率。对申请材料按照二级学科进行分组时,人工评审时通常需2个星期左右,使用信息系统通常只需半天。为各学科组从专家库中匹配相应专家时,以前通常需要1个星期的时间,现在只要半天时间,且可以保证专家遴选的随机性及对评审材料的回避。给专家邮寄评审材料和通知时,人工评审通常需要邮局3人工作2天,且需要支付不菲的邮寄费;现在只需发邮件和短信,51批面上基金评审给2926名专家发邮件用时5小时,发短信用时4小时。汇总统计专家分数、初选获资助人员时不仅费时且难以避免人工操作的失误,利用系统1天即可完成。

      四是增强评审工作的公平公正性。使用信息管理系统组织评审,评审专家的信息对工作人员和申请人均不可见,减少了对专家不必要的人为影响,专家可以更加客观公正地参评。对大的评审学科组进行拆分时,不再按照地区,而是随机拆分。对拆分的学科组,在最后选取获资助人员时,合并后按资助比例进行选取,减少了分组对资助结果的人为影响。为有效解决专家打分畸形的问题,从51批面上资助开始,将原有每组5名专家增加至每组7名,采用体操计分法,即以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后的专家平均分作为申请人的最后得分,使计分更加科学。

      五是加强互动交流。利用系统,博士后、博士后管理人员可及时查看评审工作的进度并就申报和审批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进行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