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陶一桃教授应邀参加“对话苏州创新”活动

2017-01-03   作者:ccsezr

        2016年12月28日,由苏州大学主办、苏州市社科联协办、苏州大学东吴智库承办的第三届“对话苏州创新”活动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深圳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任陶一桃教授应邀出席并做大会主旨演讲。

      陶一桃教授在“聚力创新——苏州如何引领?”为主题的大会演讲中,从深圳创新体系形成、深圳创新体系的启示意义和关于创新问题的理性思考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
陶一桃教授“聚力创新——苏州如何引领?”主题演讲
 
      陶一桃教授指出,深圳市已经形成了鲜明的由创新要素禀赋决定的“塔形”创新体系。按照联合国“三元创新环境评价系统”(环境支撑、资源能力、绩效价值),研究发现深圳创新呈现“塔形创新体系”结构,即“塔基(创新基础)+ 塔身(创新主体)+ 塔尖(创新方向)”三位一体的塔形创新创业结构体系。研发创新的基础就是创新要素集聚和优化的制度环境;研发创新的主体就是民营企业;研发创新的方向就是高科技产业。概括起来说,深圳已经形成了以制度环境优化、创新要素集聚为支撑,以民营企业为主体,以高科技产业为方向的“塔形创新体系”,并在市场规律作用下“自发地”形成了“制度供给——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创新绩效”(SSCP)的发展范式。总体来看,深圳是一座高创新绩效型,高活动活力型,中高度环境支撑型,低资源消耗型的在全国具有一定引领、示范作用的创新城市。

      陶一桃教授认为,深圳创新体系不仅对苏州市,而且对全国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是政府的政策推动是短期内迅速形成创新制度一文化氛围的主要因素,这对一个一直以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主导的中国来说,在一定程度和时间内是不可或缺而又有效的。深圳市政府“干了再说”、“只要高交会经营权”、“只给政策不给钱”等典型案例,表明地方政府要具有远见卓识高度,要具有用权力剥夺权力的勇气,要具有由服务政府走向授权政府的胆识。

  二是占深圳所有制结构90%以上的民营企业,是这座新兴城市创新的最具有潜力和生命力的强大主体。真正的企业家完全有可能摆脱行为选择上的急功近利,不会单纯的为了创新而创新,也不会直接为了一夜暴富而创新,而是为实现个人理想王国的梦想而创新。今天的深圳是一座以民营企业为“土壤”,以新兴战略性产业为“翅膀”的稳步腾飞的现代化城市。正是由于深圳抓住了民营企业这个创新主体,深圳才有了华为的任正非、中兴的侯为贵、腾讯的马化腾。

  三是高人力资本密集度产业是创新的主战场,科技产业化是构建创新与产业发展良性循环的基础。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始(1998年高交会),发展高科技产业已经成为了深圳产业选择的方向,这一正确决策使深圳至今仍然在收获着创新驱动的利益,并在领先完成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中保持着稳增长的势态。2015年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深圳GDP的贡献率(40%以上),与同年民营企业对深圳GDP贡献率(42.8%)非常接近,不仅说明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增长的分量,同时更加证明了民营企业和由民营企业主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深圳经济的坚实支柱(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约90%以上是民营企业)。可以说这是深圳得天独厚的“所有制+产业”的发展优势,这一优势也是有利于双创的来自社会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势。 

  四是移民城市的特质赋予了深圳几乎与生俱来的冒险精神和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与品格,这是一种文化的力量,也是一种观念的力量。观念不能直接改变社会,但观念能够改变人,而人则能改变世界。说到底,创新不是来自创新鼓励创新的政策,而是源于不同文化、理念的碰撞。人是创新的主体,也是创新的源泉。深圳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就有针对性的开始高新技术人才的引进,使深圳顺利完成了产业结构的优化。一方面,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一个积淀并逐步形成、完善的过程;另一方面,产业结构低下不是产业结构低下的原因,而是劳动力这一重要生产要素低下的结果。

  围绕地区创新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与挑战、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陶一桃教授提出了三个重要观点。

  一是政府是创新的倡导与守护者,而非创新的主体;创新应该是政府提供制度保障的市场行为,而非政府行为。优惠政策从根本上说只能是权宜之计,特事特办的制度安排永远不可能,也不应该代替成熟且法制化的制度安排。长远来看,提供有利于创新的制度—文化环境, 既是政府的首要职责,又是双创可持续发展的土壤和保障。

  二是市场是创新价值实现的检验者,具有企业家禀赋的市场中的经济人是最有无限活力与巨大动力的创新主体,培育企业家阶层是降低创新交易成本的最优选择。遵循市场规律是一个创新社会成长、发展的基本路径选择。市场需要政府,但政府替代不了市场。可谓罗马归罗马,凯撒归凯撒。依法治国不仅仅是政府依法办事,更包括政府自身受法律约束。

  三是创新不是一场运动,而是一次足以带动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的伟大革命。是转型中国由政策开放走向制度开放的必然选择,由外向型经济走向开放型经济的一条路径。创新的关键在于培育视创新为民族生命力的认知与理念,在于培育一种正确的发展观与价值观。这种发展观和价值观不仅是对以往以更多的财富消耗来创造财富的“野蛮创造”的反思,更是对未来发展趋势的一种定位。那就是,创新将作为一种稀缺生产要素,成为我们的社会生生不息的创造财富与价值的源泉。所以,如果不摒弃急动近利的短视,如果不真正改变唯GDP的政绩评价体系,创新就不会是一种文化,一种淡定的生活方式,一种创造财富与价值的体系,只能是带着光环的浮澡。
 
\
陶一桃教授现场接受苏州电视台专访
 
\
直播平台对会议进行网络直播
 
      大会演讲之后,陶一桃教授现场接受了苏州电视台专访。“看苏州”直播平台和名城新闻网名城直播间对会议全程进行了网络直播。陶一桃教授的演讲获得了当地媒体的广泛认同,认为陶一桃教授提出的移民城市的形成赋予地区创新的品格,文化与文化的碰撞、观念与观念的碰撞给地区带来创新观念和能力等观点,对苏州创新发展具有高度契合性和启发性。

  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周乃翔,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曲福田,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洪银兴教授,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肖林研究员,苏州大学党委书记王卓君教授,北京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宣鸿教授,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吴江研究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薛澜教授,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吴晓波,深圳市原副市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临时党委书记唐杰教授,上海大学原副校长、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唐豪教授,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徐康宁教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副校长史健勇教授,南京师范大学蒋伏心教授等专家学者和苏州市各职能部门的党政领导三百余人出席了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