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志成
近年来,随着中非洲经济合作的日益深化,越来越多的中国民营企业在非洲投资设厂。非洲经济高度依赖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对非洲资源出口型国家的影响很大。全球经济日益增加的不确定性给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投资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1.大宗商品价格波动
非洲的经济高度依赖大宗商品出口。当国际市场出现价格剧烈波动时,非洲国家的出口收入会显著减少。根据 IMF 数据,2022 年非洲石油出口国的财政赤字因油价暴跌普遍增加了20%。
2.货币汇率波动
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常引发非洲国家货币贬值,增加进口成本,并削弱中国企业在当地的竞争力。2020年尼日利亚奈拉的大幅贬值导致中国机械设备出口商的利润率降低,同时对以本地货币结算的项目产生额外风险。
3.全球经济动荡的传导效应
重大国际事件(如全球金融危机、疫情或地区冲突)会通过资本流动、商品需求和融资成本的变化影响非洲市场。例如,2020年COVID-19大流行期间,中国对非洲的出口受到物流中断和需求萎缩的双重影响,导致贸易额下降近15%。
4.政策与投资环境变化
国际社会对非洲国家施加的制裁或投资政策调整可能直接影响中国企业的投资计划。例如,国际社会对化石能源投资的限制使中国企业在莫桑比克的天然气项目面临融资困难。
5. 中美贸易战对非洲的间接影响
中美贸易战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非洲作为全球重要的矿产资源供应地,中美的地缘竞争可能导致在非洲的投资政策发生变化,影响中国企业的投资环境。
应对国际市场波动风险的建议
1.分散投资与多样化布局
避免过度依赖单一大宗商品或国家,通过多样化投资实现风险分散。
2.使用金融对冲工具
通过外汇对冲、大宗商品期货交易等金融工具降低货币和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例如,中石油采取了油价期货合约等对冲工具,提前锁定了部分未来的石油销售价格,成功规避了2020年油价暴跌的影响。
3.加强风险预警与动态调整
建立国际市场波动风险的监控体系,实时分析全球经济和政治动态,优化投资决策。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以国际数据为基础的风险预测模型,在全球疫情期间提前调整了非洲供应链策略,有效减少了疫情期间的物资短缺和项目延误。
4.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利用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AfCFTA)的优势,降低跨境贸易壁垒,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赖。
5.加强本地融资与合作
通过与非洲本地银行和金融机构合作,减少对国际融资市场的依赖,同时降低汇率波动风险。中国三峡集团在南非风能发电项目中与当地银行合作提供本地融资,减少了美元升值带来的成本压力,推动了非洲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布局。
作者系河南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