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相互关系就如同自然界中不同生物或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一样,它们都是一种“生态关系”。如今,城市之间更多的是共生,通过区域合作实现发展共赢、通过资源共享获取规模经济效益、通过资源互补提高专业化程度。旧金山湾、纽约都市圈、东京都市圈都是经济效应聚集的有力之举。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全球集“科技—人才—金融—文化—生态”优势于一体的战略性发展区域,在规划建设深圳、广州等五大都市圈的同时,再度释放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有力信号——建成超级工程深中通道,以此释放发展澎湃动力,让大湾区变得“小了点”,基于优势互补、统一规划、深度融合,构建领先发展力的世界著名“黄金内湾”。
随着深中通道的建成与通车,两地间的交流合作与要素流动势必更加频繁与高效。因优势补缺,深中合力将铸造新质生产力;因统一规划,深中共谋将壮大区域竞争力;因深度融合,深中加速将释放机遇蝶变力。由此形成一桥连深中,构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湾区黄金内湾新区域格局。
一、优势互补,深中合力铸造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调整完善区域政策体系,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深圳与中山合力铸造新质生产力势必要在优势要素上形成发展合力,进而助推产业协同。
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历经追赶时代到引领时代,不仅打造了“中国速度”,还在构建“中国高度”,已储备新质生产力铸造所需的“产业力、策原力、人才力、联通力、国际力”;中山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传统优势制造强市、区域经济节点城市,已拥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产品集聚重镇及地理标志商标,形成了新质生产力铸造所需的“空间力、专注力、文化力”。随着深中通道的建成通车,两地优势资源与生产要素的流动将被注入催化剂,这种发展加速度势必助推深圳“20+8”产业集群与中山“4+6+4”产业集群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引领性、技术前沿性、发展永续性的新质生产力铸造高地。正如“荷兰隧道”建成对纽约和新泽西经济发展的推动效果,在20世纪20年代早期通行于哈德逊河的车流量大概是20000辆/天,在1927年荷兰隧道通车后每天的车流量可达到51694辆,然而到21世纪第一个十年后日均车流量可达到89792辆;与之相伴的是2014年末纽约新泽西港务局年度报告给出,纽约新泽西港口为地区创造就业岗位33.6万个、工资报酬212亿美元、营业收入535亿美元、各项税收收入71亿美元、社会经济价值超过800亿美元。
二、统一规划,深中共谋壮大区域竞争力
在区域发展新要求和区域间重大基础设施即将启动使用的新契机背景下,两地应深入思考如何更好地发挥规划统筹协调作用,增强城市发展能级和辐射带动能力,引领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通过持续主动加强在宏观战略层面的规划衔接与合作,加强规划编制和规划成果的研讨交流,共同努力实现规划一体化。基于规划一体化取得显著成效,推进跨市域发展规划协调机制进一步深化,规划信息互通共享水平进一步提升,加快实现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按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协同发展要求,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也作出了打造环珠江口“黄金内湾”工作部署,在深中通道即将开通的重大机遇期,以深中规划一体化引领带动两市一体化发展,深圳市与中山市共同推动制定《关于深入推进深圳—中山规划一体化发展的行动方案(2024—2025年)》。
随着深中通道的建设,两座城市展开了更为紧密而频繁的互动,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破题探路,一项项关系区域合作的改革和机制在摸索中得以突破。2022年深中两市政府签署战略协作框架协议,并共同谋划推出了战略协作第一批44项重点协作事项(项目);2023年两市同步印发第二批25项重点协作事项(项目)。
与此同时,更是以有形的产业集聚区的形式,助推区域引领力的提升。珠三角首个跨越珠江口的合作区——深中经济合作区加速建设,总规划面积66平方公里。深圳与中山的合作,不同于深圳与汕尾、河源共同打造的深汕特别合作区、深河合作区这种“飞地经济”模式;也不同于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这种门户枢纽和科技走廊对接模式。深中合作区的特色,是聚焦制造业,构建“深圳总部+中山制造”“深圳创新+中山转化”“深圳链主+中山配套”三重格局。某种意义上,它更像是“产业飞地”和“反向飞地”的结合体——双向飞地,等于是在珠三角打开了一个跨越珠江口的高端产业协链。
三、深度融合,深中加速释放机遇蝶变力
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因素以及有关非经济发展因素的空间差异,是导致地区城市群体内城市之间经济与非经济空间活动的主要原因,这种活动对于任何城市群体的空间作用都是至关重要的。区域间深度融合发展的实现将有效赋能产业、创新、人才、资金、交通、营商环境、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一体化。两地共同推动《深中营商环境一体化行动方案》《深中产业一体化行动方案》《深中交通一体化行动方案》《深中创新一体化行动方案》《深中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一体化行动方案》《深中规划一体化行动方案》“六个一体化”行动方案,在营商环境优化方面,强调打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推进政务服务跨城通办;在产业协作共赢方面,推动产业链条深度协作、搭建区域产业功能服务平台、以深圳“数字+”赋能中山传统制造;在社会治理创新方面,协同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加强教育、医疗、人才合作;在交通设施建设方面,推动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交通运营服务能力;在区域规划协同方面,共同开展重大平台规划编制工作,形成联合工作组;在科技创新发展方面,推动科技创新平台联动发展,打造协同创新转化体系。
未来,随着深中通道的建成与通车投入使用,两地的合作将会更为深入、更为频繁,参与的主体也将不断向多元化拓展。因此要充分发挥政府、行业组织的引领作用和社会智库的影响作用,引导推动两地深化合作;做实规划建设产业联动发展区,立足两地产业发展优势,重点推动低空设备制造区、数字产业区、文化创意产业区等建设;发挥前海、河套、光明科学城等国家级平台的带动作用,吸引创新人才和团队入驻,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积极推进市场一体化和民生一体化,营造优质营商环境,打造宜居宜业空间。
来源:深圳特区报
作者单位: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刘彦 胡素青 袁梦
原文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3923448342609214719&cdn=https%3A%2F%2Fregion-guangdong-resource&item_id=13923448342609214719&reedit_timestamp=1720482593000&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t=1720510620203&showmenu=false&ref_read_id=3a82b670-d755-49cc-887e-608518fe9def_1722566660669&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