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学习强国平台”|袁易明: 深圳推进经济与生态协同发展新实践

2024-06-12   作者:ccsezr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根植于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经验和现实诉求,是基于突破发展矛盾的时代主题提出的,本身具有鲜明的现实基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创新与突破。
多年来,深圳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强化生态优先的发展导向,努力走出一条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深圳特点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构建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深圳探索”。目前,全市10个区均已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深圳于2020年获评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成为全国第一个也是唯一获此殊荣的副省级城市。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努力走出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的矛盾困境,形成了一系列先行先试经验。因此,建议复制推广深圳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经验,创新生态文明建设,维持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动态平衡,示范引领国内其他区域生态经济协同发展。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深圳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的理论指导
人类社会始终面临发展继发性难题:落后国家寻求经济起飞和持续高速增长秘方。而在进入经济增长轨道后,很快又进入另外一个困局:经济活动在消耗大量环境要素同时又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随着环境质量的蚀耗和污染物质排放增加,引起大气污染、水土流失、土壤沙化、草原退化、森林资源锐减等典型生态环境问题。
发展中国家的道路追求是不破坏环境质量的经济增长。但由于面临资金匮乏、技术水平落后等条件,往往这样的理想道路难以存在。而发展经济是生存所必需,由此发展中国家只能长期面临环保和发展双重挑战,面临着物质财富多一点、环境质量低一些,还是环境质量高一些、经济增长慢一些的抉择。几乎所有的国家都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着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两难选择,陷入两难困境。
国际上众多国家努力探索过跨越生态质量与经济增长间鸿沟的实践路径,也在致力于生态文明增长范式所需要的理论构建。但至今,环境治理所涉及经济社会等领域的深层次矛盾并未得到根本解决。
新时代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的反思与超越,既是对自然规律的遵循,也是对经济社会历史的回应,更是对科学发展规律的尊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过去“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已经不能再延续,要坚持“先保护、后发展”的基本原则,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在突破增长与生态矛盾的过程中,深圳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作为突破生态与增长矛盾的基础;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作为突破生态与增长矛盾的关键;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作为突破生态与增长矛盾的抓手;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作为突破生态与增长矛盾的保障;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设定生态与增长矛盾协同突破的底线。
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是深圳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的路径导向
在生态文明下,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科技推动型,广泛应用科学技术,有利于资源的节约。因此,要解决生态与增长之间的矛盾,在实践路径方面,需要创新技术的引领,推动粗放型经济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经济转型。加强绿色技术研发创新,强化新技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作用,走绿色技术创新推动绿色发展的道路。既保证经济增长,又注重社会发展和生态平衡,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深圳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的模式是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探索绿色发展路径。摒弃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坚持从实际出发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绿色超越、绿色蝶变、绿色引领,有效提升城市发展韧性,具有时代性、务实性、包容性、示范性作用。
为实现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的转变,多年来,深圳致力于调整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逐渐转向能耗更低的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走出了一条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强度的“逆向曲线”。同时加大对关键共性技术和设备的研发,以推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为主线,加强已有创新载体建设,新建一批国家级、省市级创新载体,充分发挥产学研资联盟的作用,推动组织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区域合作机制等方面的创新,完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降低能源消耗、水资源消耗、电力消耗等为目标,实现生态经济协同发展。
深圳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经验是将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从矛盾转向协调的经验,可以有效诠释生态文明与经济增长协同发展“为何、为谁”的根本动因,明确生态文明与经济增长协同发展“谁来干、怎样干”的方式方法,解答生态文明与经济增长协同发展“是什么、干什么”的价值属性。一方面为我国其他城市实现环境与增长协同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深圳经验”,发挥深圳先行先试、区域协同、示范带动使命;另一方面为发展中国家如何跨越环境质量与增长速度间的替代鸿沟输出理论、模式与经验,提供“中国智慧”。
机制和路径优化是深圳生态与经济实现协同发展的关键战略
深圳率先探索克服发展中国家的弊端,突破其他深陷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矛盾城市的困境,展开了一系列先行先试实践。深圳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经验经过理论与事实的论证后确定是可行且高效的经验,可以系统性地在国内进行复制推广,同时也可以整体性地作为“中国智慧”在国际上进行展现。
1.适度前瞩的产业结构调整战略
实现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的转变,是深圳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是从外生驱动向内生驱动、从低效率扩张向高效率创新的转变、从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型转变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圳近年来走出一条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强度的“逆向曲线”,之所以成功,关键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做“加法”、在传统优势产业做“减法”、在绿色低碳产业做“乘法”、在高耗能产业做“除法”,四维发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使经济的低碳特征更加显著。
2.坚定的低碳路径选择
深圳各区的发展呈现出一定的不均衡性,盐田、光明、大鹏新区不断交出令人满意的试卷,为如何解决不断加大的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矛盾、经济发展与环境容量矛盾、不欠新账与多还旧账矛盾提供了有效的路径选择,探索出一系列具有“生态+”特色的区域发展新思路。例如,盐田区以制度创新纠偏资源路径依赖,大鹏新区释放“蓝色红利”与夯实特色生态本底协同迈进,光明区高颜值科学城建设中的生态轨迹。坚定的低碳路径选择是后发区域实现环境与经济和谐发展的有效路径。
3.敢为人先的体制机制构建
深圳通过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提升经济质量和发展效益,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产业结构、生产与生活方式、空间格局、治理架构,助力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在突破增长与生态矛盾的过程中,深圳以生态文化体系为基础、生态经济体系为关键,目标责任体系为抓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保障,生态安全体系为底线,相辅相成展现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圳时间表与策略集,勾勒深圳持续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路线图。
4.有为有位的政府治污限排
生态产品的公共物品特征决定了需要通过非市场方法解决其供给问题,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基于公共性生态产品在经济社会安全发展中的基础性、公益性作用,深入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政策、资金、组织和考核等工作,确保发挥持续有效的激励作用;同时还需要发挥市场作用,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个人参与、市场化运作的良性机制,不断通过生态创新提升生态产品质量,加速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5.科学理性的生态文明布局
深圳实践有效寻求到了增长与生态间的博弈占优解。深圳以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能源、绿色扶贫为手段,全面推进绿色发展方式生活方式;以经济生态效率提升为目标,用更少投入获取更多产出,通过更少的资源消耗、更少的环境污染,实现更多的价值。手段是否会有效促进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要使这种探究成为生产商和消费者行为改变的驱动力及心理道德动机。深圳实践表明,能否创新激励与约束机制、能否提高技术进步水平、能否运用新经济运行模式,是确保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能源、绿色扶贫成为有效实现目标的手段的决定因素。
[本文系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3年度重点课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圳实践研究”(课题编号:SZ2023A001)阶段性成果]
(袁易明,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教授;刘畅,深圳市汉仑绿色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经济学博士、博士后)
 
原文链接: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8423029932254929484&item_id=8423029932254929484&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t=1714034168334&showmenu=false&ref_read_id=ece1501f-85ab-4998-ba77-c339e15b7afa_1718073462761&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