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第四届人文社会科学集刊年会-学术集刊与学术共同体建设

2015-12-07   作者:ccsezr

 \

会场照片


      12月5日,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人文社会科学集刊年会在深圳大学召开,出席会议的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副局长张平、吉林大学副校长邴正、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瑞琦、深圳市社科院院长张骁儒、深圳大学党委书记江潭瑜、深圳大学副校长、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李凤亮。还有来自中国社科院、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吉林大学等近百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集刊主编及代表共160余人参加了这次大会,参会代表人数大大超过了往届。此外,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口科学》编辑部朱犁主任和《欧亚经济》编辑部高晓慧主任等学术期刊代表也参加了此次大会。深圳大学党委书记江潭瑜在欢迎辞中介绍了深圳大学的发展历程和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近年来取得的一系列重大学术成果,并阐释深圳大学未来三年的目标和规划。会议由深圳大学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任陶一桃教授主持。


\ 
深圳大学党委书记江潭瑜致欢迎辞


 \

深圳大学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任陶一桃教授主持大会

      年会开幕式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简单介绍了年会的产生、探索和发展历程。他指出“开弓没有回头箭”,从2012年首届集刊年会的举办,年会经过四年的探索和坚持,不断发展壮大,进入大数据时代,年会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契机。他说每届年会的主题环环相扣,确保了集刊质量提高的方向和相关制度的建立完善;第二届年会注重学术规范,为各集刊编纂和组织树立了标杆,初步形成了科学的社会评价体系。到第三届年会着眼于学术评价,对中国学术发展集刊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中国出版的近千种期刊中,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集刊达120多种。正是在此背景下举办的第四届年会以“学术集刊与学术共同体建设”为主题。最后指出,建立学术集刊共同体的条件已经成熟,而在深圳建立学术集刊共同体的意义深远,这在学术集刊的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致辞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副局长张平在致辞中指出科研局一直支持集刊的出版,并主张对学术共同体进行细化,把创作方、主编方和出版方看作一个小的学术共同体,进而推动学术集刊的专业发展,他着重强调随着集刊规模的迅速发展,学术集刊已成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推动学术研究基础性的力量,成为学术成果的重要的载体。

 
\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副局长张平致辞


      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瑞琦在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创新发展,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而改革创新是深圳进行改革的根魂,中共深圳市第六次代表大会也提出要坚持科技创新,努力把深圳建设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并且大力推进深圳学派的开放性和学术化。他指出以“学术集刊与学术共同体建设”为主题的集刊年会在深圳的召开,必将进一步促进深圳学派的发展,使深圳学派由理想走向现实。


 \
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瑞琦致辞


      深圳市社科院院长张骁儒在讲话中高度肯定了集刊年会的学术价值,并介绍了深圳学派建设成果,号召深圳学者以全球视野、时代精神、民族立场、深圳表达为宗旨,潜心治学,力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经济特区研究、城市文化研究等领域产生全国影响。

\

深圳市社科院院长张骁儒致辞

      在主题论坛中,发言人围绕“学术集刊与学术共同体建设”这一话题进行了精彩演讲。施普林格出版社代表柴宁对国内外的评价体系进行了简单比较,指出学术科研与读者不应分离,评价体系不应成为制度下的有色眼镜和人为设置的壁垒, 华中师范大学近代史研究所所长、《近代史学刊》主编朱英简单介绍了近代史研究所的由来和章开沅对研究所的建立和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以及社科文献出版社与研究所合作对研究所成长所造成的影响,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所长、《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主编黄卫平简单介绍了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在促进集刊年会和深圳大学之间合作的桥梁作用,并介绍了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运行模式和国内外的影响。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语言文学研究》主编崔志远介绍了《中国语言文学研究》“为学术而生,为学术而长”的成长理念,并深入介绍了《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编委会运行制度和在学界的影响。
      在文史哲、社会政法和经济管理三个分组圆桌会议中,来自不同领域的集刊负责人、出版人和专家学者们,就自己的研究方向,结合当前中国力推的“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学术如何“走出去”,“如何用国际语言表达中国故事”,对各个专业的学术集刊和人文社科领域的学术共同体建设,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
      深圳大学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任陶一桃教授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年会对学术集刊的专业定位、学术规范、发行体制、评价体系等方面作了开创性的深入探讨,研究了学术集刊如何规范化、国际化,以及与学术共同体建设之间的重要关系。本次年会是一次成功的年会,是一次充满创新意识和学术担当的年会。
      她还强调,中国当前处在发展转型、深化改革的重要历史时期,许多重大的公共政策问题亟待解决,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作为中国唯一研究经济特区问题的学术机构,秉承“学术走出去、研究国际化”的理念,充分发挥基础研究和国际学术交流的优势,加强理论的决策转化和现实应用,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目前在海内外同时双语出版发行的《经济特区蓝皮书》和《中国经济特区研究(集刊)》便是在这一方向上的探索。
      此次年会达成以下几点共识:
      第一,学术集刊与学术共同体建设事关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随着集刊规模的迅速发展,学术集刊已成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推动学术研究基础性的力量,成为学术成果的重要的载体。
      第二,进入大数据时代,学术图书和学术期刊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必须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和平台来推动学术共同体的建立。学界亟需围绕学术“走出去”,用国际语言表达中国故事,积极参与和引领国际学术规范和评价体系的制定。
      第三,中国当前处在发展转型、深化改革的重要历史时期,许多重大的公共政策问题亟待解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需要牢牢抓住这个历史时机,充分发挥基础研究和国际学术交流的优势,加强理论向现实应用的转化,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
      深圳承办此类大规模全国性人文社科年会,是深圳社科界的一大盛事,对于深圳学派建设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全国近百所高校、科研机构的近两百名专家学者的到来,必然提升全国学术界对深圳、对深圳学派的认知,推进深圳学派的开放性和学术化,使深圳学派由理想走向现实。

 

\
 

大会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