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建议活页》合力打造国际一流和区域协同的营商环境

2022-06-24   作者:孙元欣

 /uploadfile/2022/0624/20220624051545685.pdf

孙元欣

  世界级城市群、充满活力的区域经济的形成和发展,需要一个国际一流、区域协同的营商环境。如何优化区域营商环境,建议如下:
  第一、整合有关营商环境的地方政策法规。应试,点建立统一的市场准入和监管规则。探索推进生产、施工许可准入等领域监管标准统一,促进产品检验标准、方法应用、结果判定等一体化建设,便于企业跨省、跨市开展经营活动。
  第二、共建有关营商环境的功能性平台。依托电子口岸平台,推进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提供便捷的口岸通关服务,避免企业重复报关。建立“互联网+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包括电子印章和电子证照,互通互认,让“数据多跑路”。加强区域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创业孵化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平台。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平台,确权保护,信息共享,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知识产权证券化等,建立动产抵押登记平台,便利市场主体运用生产设备、原材料、产品等权利进行担保融资。建立国际人才服务平台,推动国际人才认定、服务部门信息互换互认,确保政策执行的一致性。建立投资保护和诉求处理机制和服务平台。建立类似“香港贸易发展局”的法人组织,发挥社会中介和行业协会的作用,为区域内企业开展国内外投资、开拓营销、了解市场信息提供帮助。
  第三、找准优化区域营商环境的突破口。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功能升级。提升区域范围“一网通办”网上办理能力,推动更多跨省(域)事项“全程网办”。打造一批高频、精品跨省(域)通办事项,探索以跨省(域)办成“一件事”为目标的跨省(域)主题式套餐服务,拓展移动端跨省(域)通办事项。探索拓展电子证照在交通、出行、医疗、教育等跨省(域)需要量大的领域深度应用。升级原有跨省(域)办理跳转模式,统一办事指南核心要素,实现线上申报、受理、办理等深度对接,办理跨省(域)业务。
  第四、充分挖掘营商活动形成的区域性大数据。建立区域进出口商品质量溯源系统,整合碎片化的国际进出口贸易信息,如海关通关、商品质量、市场需求、税务等信息,开展深度价值挖掘。建立身份认证系统和电子营业执照系统,实行一次认证、全网通办,避免市场主体在不同地区和部门政务服务平台重复注册验证。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信息互通互享。
  第五、发挥首位城市营商环境的率先和示范效应。区域内的首位城市,经济规模大,开放度高,市场活跃,应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发挥率先和示范作用。近期,世界银行对中国城市的评估,有可能扩容,从北京上海两个城市增加到四个城市。深圳和广州理应成为粤港澳地区的营商环境示范城市之一。应及时总结推广区域内城市营商环境建设的好经验和好案例,加强复制推广。
  第六、开展跨区域、跨部门监管,共同防范区域性风险。对于民众关心的食品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金融安全等领域,强化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与风险监控。建立统一的“互联网+监管”系统,,实现监管事项全覆盖、监管过程全记录、监管风险可发现。对通过投诉举报、数据监测等发现的问题,开展协同检查,加大侵权违法行为联合惩治力度。共同防范“以邻为壑、风险溢出”的行为。
 
作者系上海财经大学自贸区研究院副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