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陶一桃主任、院长应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邀请作有关深圳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报告

2019-11-15   作者:ccsezr

       2019年11月8日,应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邀请,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任、“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发展(深圳)研究院院长陶一桃教授赴省政府作了题为《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的专题辅导报告,省政府机关党组成员、办公厅机关党委书记陈海清主持了报告会。此次参加报告会的人员为省政府办公厅党员干部职工共计百余人。
 

报告会现场
 
       陶一桃教授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整体内容框架及分析、历史为什么再次选择了深圳、“经济特区”与“中国道路”、先行示范区与粤港澳大湾区、先行示范的制度约束四个部分,深入浅出地为学员详细阐述了《意见》的相关概念。
陶一桃教授指出,《意见》为深圳提出了高瞻远瞩,布局宏大的五项战略定位:1、高质量发展高地;2、法治城市示范;3、城市文明典范;4、民生幸福标杆;5、可持续发展先锋。她认为,要率先建设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其内在逻辑为现代工业体系是基础;创新驱动是根本;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是动力;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区域引擎作用的重要目标。
       陶一桃教授强调,首先,率先建设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是个单纯的发展经济的问题,而是一个深化改革及法制社会建设问题。没有保障产权与自由平等交换权利的法治环境,就不可能有构建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化体系的基础性制度保障。
       其次,构建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化体系,首先要率先进行能够保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的制度创新。制度是镶嵌在制度环境中的,没有保证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安排,就不可能有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化体系的存在。
       第三,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化体系营建的关键,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构建这一体系的核心动能,具有全球辐射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成则是这一体系的最终目标,而这一目标与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对深圳这座靠改革创新起家的城市定位又是区域发展布局上的吻合。




陶一桃主任、院长
 
       陶一桃教授认为,历史再一次选择深圳有以下三个因素。
       一、“先行示范区”的本质内涵就是率先实践探索与先行制度创新,而深圳正是这一品格“与生俱来”的拥有者。她强调,如果说40年前建立经济特区的使命主要是以其“先行先试”的实践完全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探索由普遍贫穷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那么40年后的今天,作为中国最典型、最成功的经济特区深圳,其“先行先试”的实践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这一更加广阔而深远的目标。
       二、“牢记党中央创办经济特区的战略意图”的关键,就是要明白经济特区对中国改革开放和制度变迁意味着什么,而深圳正是中央战略意图最早、最成功的实践者。她指出,中央创办经济特区的战略意图告诉我们,经济特区在中国绝不是一个暂时的经济现象,也不是单纯的特殊政策的产物,更不是一种权宜之计。作为特殊政策的产物,它完成了中国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探索与示范的使命;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它是在一个非均衡发展的大国里,以最小成代价实现社会转型的最佳路径选择;作为渐进式改革的重要的实践模式,它降低了中国改革开放的风险并提高了制度变迁的绩效;中央创办经济特区的战略意图还告诉我们,经济特区绝不只是一座城市,它是中国社会制度变迁路径的探索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营建的先行者,是中国道路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三、“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城市范例”,就是要坚持改革开放基本方向,切实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一重要机遇,践行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根本战略,而拥有改革开放40年来丰厚物质财富与制度资本积累的深圳,正是这一使命的必然的担当者。
报告结束后,参会人员纷纷表示,这场讲座意义非凡,在陶一桃教授的解读中,加深了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的理解。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本次讲座圆满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