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四大历史性贡献(2010年7月)

2013-05-13   作者:深圳商报

       深圳商报讯 (记者 王光明 实习生 熊露 文/图)7月31日下午,深圳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政协常委苏东斌做客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为在场的听众讲述“经济特区的时代使命”。
       苏东斌是深圳大学特区台港澳经济研究所所长,著有《现代政府的经济行为》、《社会主义经济学导论》等著作。他对深圳过去30年取得这样巨大的经济成就、深圳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借鉴以及在未来深圳应该以怎样的方式来推动经济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独立的思考。
       在讲座中,苏东斌系统地回顾了特区30年来经济发展的历程,以及在伟大的历程当中所不能忘记的许多历史人物,并谈了中国经济特区的创立、成功因素、历史贡献、基本经验、双重使命五个方面的话题。
       他说:“中国经济特区的典型是深圳,中国经济特区的创立,使中国走上一条既不同于传统体制下的前苏联模式,也不同于自由资本主义时代西方模式的特殊道路。”“天时、地利、人和三大因素,才使当年的特区有了根本性的发展变化。”
       以深圳为典型的中国经济特区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四大历史性的贡献。苏东斌总结说,第一,它贡献了一个新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它贡献了一条新道路,寻找到了一条从一般的小城镇走向区域性的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发展道路。第三,它贡献了一种新精神,一种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深圳精神。第四,它验证了一个理论,中国经济特区的发展是邓小平理论充分而光辉的实践,而特区的发展又极大地丰富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内涵,就是这种内在的联系,构成了深圳对中国经济特区在理论上的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