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斌做客市民文化大讲堂(2010年7月)

2013-05-13   作者:深圳特区报 翁惠娟

       主讲嘉宾简介:
       苏东斌,深圳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圳大学特区台港澳经济研究所所长,著有《现代政府的经济行为》、《社会主义经济学导论》、《选择经济考察述要》、《人的经济路径》等多部著作。
 
\
\
 
       昨天下午,深圳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苏东斌做客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为听众们讲述了作为中国经济特区典型的深圳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在谈到深圳为中国所做的历史贡献时,他强调,深圳在30年的改革开放实践中,为中国贡献了一种新精神,一种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品格。
       在讲座中,苏东斌系统地回顾了特区30年来经济发展的历程,以及在伟大的历程当中所不能忘记的许多历史人物。他从中国经济特区的创立、中国经济特区的成功因素、中国经济特区的历史贡献、中国经济特区的基本经验、中国经济特区的双重新使命等方面,评价了深圳的地位、经验,展望了深圳的未来,与听众们分享了不少自己的独立思考。
       在剖析深圳为什么成功时,苏东斌说,再好的制度、再好的环境,事情总是由人干出来的,我们千万不要忘记任仲夷、吴南生、袁庚等一批改革者,不要忘记这些“敢于大闹天宫的闯将”。改革开放初期,在中央的授权和地方的争取下,深圳拥有了一把尚方宝剑――改革权,并拥有了与此相应的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正是这些改革创将们,创造性地大胆运用中央赋予的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才使深圳敢闯敢试,杀出了一条血路,在原有僵化的体制之外,能够实行渐进式的变迁,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因此,经济特区的成功,与拥有尚方宝剑、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一批敢为天下先的闯将是分不开的,正是天时、地利、人和,才使当年的特区有了根本性的发展变化。
       在谈到以深圳为典型的中国经济特区,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中国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时,苏东斌将其归纳为四大历史性的贡献。首先,贡献了一种新体制,探索出一条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模式,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制度变迁上的基础性保障;其次,贡献了一条新道路,寻找到了一条从一般的小城镇走向区域性的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发展道路。第三,贡献了一种新精神,特区对时代精神的贡献,就是在状态上形成了一种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品格,突出反映在思想上的解放和科技上的创新。第四,验证了一个大理论,中国经济特区的创办,是邓小平一个伟大的理论发明,是开启中国社会全方位转型的关键之举,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伟大的创造性实践。中国经济特区的发展是邓小平理论充分而光辉的实践,特区的历史步伐又极大地丰富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内涵,这种内在联系构成了中国经济特区在理论上的巨大贡献。
       苏东斌还分析,深圳的改革之所以充满活力,还在于深圳尊重和拓展对人的解放,解放生产力就是解放人,改革调动了市场经济主体的积极性,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再加上改变个人命运的强烈愿望,使改革很有活力。
      在展望未来时,苏东斌说,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特区被赋予了双重新使命,一个是继续当好改革开放的先锋,一个是加快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使发展更加科学化。在今天,特别的先行先试的改革权,仍然是经济特区的基本含义。

 
相关资料:

·我推荐《以自由看待发展》这本书 2013/05/13
·苏东斌教授剪影(与理论经济学学科组2005年7月) 2013/05/13
·深圳基础理论研究也能独树一帜(2012年9月) 2013/05/02
·苏东斌教授报告:捍卫改革开放这面伟大旗帜(2009年1月) 2013/05/13
·历史的天空(2009年11月) 2013/04/30
·苏东斌教授演讲《波澜壮阔的六十年》(2009年) 2012/10/17